分享

惊艳的中式屏风

 书法初步 2016-03-18


屏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一景,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传承历史。在西周初期就已开始使用了,是周天子的专用器具。 不过当时没有屏风这个名称,而称为“邸”, 以木为框,上裱绛帛,因画有斧钺也被称为 “斧钺”,  是帝王权力的象征。 “屏风”的名称出现在汉代,《史记》中有 “天子当屏而立”的记载。 在汉代, 屏风的使用更为普遍,有钱有地位的人家都设有屏风。


漆屏风(两面)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漆屏风图案(两面)

长沙马王堆墓出土的漆屏风(长72厘米,高58厘米,加木托62厘米),屏身黑面朱背,正面用油漆彩绘云龙纹图案,绿身朱鳞,体态生动自然。背面朱色地上,满绘浅绿色棱形几何纹,中心系一谷纹玉璧,围板四周,围以较宽的棱形彩边。在下面的边框下安着两个带槽口的木托,起保证屏身直立的作用。汉代屏风除了独扇屏外,还有多扇拼合的曲屏,也称连屏或叠扇屏。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连屏

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屏风的使用较前代更加普遍。不但居室陈设屏风,就连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边侧都附设小型屏风。这类屏风通常为三扇,屏框间用钮连接,人坐席上,将屏风打开,左、右和后面各立一扇。东晋顾恺之的《列女传图》中还可以看到当时使用屏风的情景。图中屏为三扇,描绘通景山水。这种三扇屏风无须另安底座,只须打开一扇,便可直立。这时的屏风,除起陈设作用外,更主要还是起遮蔽挡风作用。


东晋顾恺之《列女传图》局部

在著名的五代时期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就画有大幅的屏风,而屏风当中绘有山水的图案。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宋代屏风的使用比前代更为普遍,不但居室陈设屏风,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家具旁附设小型屏风,就连一些室外环境中也可以看到屏风的使用。造型、装饰更为丰富。宋代屏座的底座已由汉唐时简单的墩子发展成为具有桥形底墩、桨腿站牙以及窄长横木组合而成的屏座,至此形成了座屏的基本造型。使得底座低窄、屏面宽大的屏风给人以平展稳定之感。


南宋刘松年《琴书乐志图》中的屏风


宋《十八学士图·观弈》中的屏风


南宋牟益《捣衣图》中的屏风


南宋 高宗书《孝经图》中的车载屏风


辽代彩绘木雕马球屏风


元代刘贯道《消夏图》中的屏风

到了明清时期,屏风不仅为实用家具,更是室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明代屏风可分为座屏风和曲屏风两种。座屏风又分多扇组合和独扇插屏。多扇座屏风由多扇组合而成,或三扇,或五扇,最多九扇,都用单数。曲屏风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一般由四、六、八、十二片单扇配置连成,又别称“折屏”。


单扇座屏风


紫檀边座錾胎珐琅四友图宝座屏风(清乾隆)


康熙御制临米芾《天马赋》曲屏风(清康熙)

随着社会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难把它作为家庭的陈设品,只是在一些特殊的文化场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剧院、茶馆、酒店等,但是,中式屏风在设计师们的创意下,使人们重新认识古典家具的美感,并让人品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