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议编年邮票版式的变化

 威龙集藏 2016-03-18


众所周知JT票的大版都是比较大的,一般为40枚或50枚,偶尔有20-30枚的,如1980年的《白鳍豚》、1981年的《紫貂》、1983年的《古代文学家》等,这些都成为经典版式,但30枚以下的大版在JT中非常少。1992年编年票时代开启,但并非大版也变小,尽管从90年代初开始全世界的邮票版式都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中国邮政仍旧我行我素,大版依然较大。

 

第一阶段:1992-1999 JT大版规格的延续

1992年第二轮生肖票发行,终于在大家呼声下,第二轮生肖版式比第一轮缩小一半,第一轮是每版80枚,第二轮改成了32枚,现在看起来已经很多了,可在1992年算是非常小的版式。

这个时期的票的版式基本上延续了JT票版式的规格,一般为40枚或50枚,规格为40×30或30×40毫米的多为50枚,但也有少数是40枚。而规格为长条的52×31或31×52毫米以及1994年后出现的50×30或30×50毫米大部分都是40枚的大版。当然也有比较特殊的,都是由于使用了非常用的规格,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敦煌壁画》系列邮票规格为54×40或40×54毫米,大版一般为28枚(4×7);而《沙漠绿化》和《儿童生活》是为数不多这个时期的40×27毫米的规格,大版也是28枚(7×4),这一点也基本符合JT后期大版的规格。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规格比较特殊为50×38毫米,也是这一规格的首次登场,大版也使用了比较特殊的规格,32枚含16套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中外联合发行的邮票大多使用了20枚的小规格大版,如《鹤》、《珍惜动物》、《古代建筑》等,但也有例外,如1995年的《中泰建交20周年》和1997年的《花卉》,分别和泰国以及新西兰联合发行,大版均为40枚。中外联合发行的邮票为何采用小规格的大版呢,可能还以国外销售方便为主要原因吧。

这个时期,八年的编年票规格和JT中后期完全一样,除了联合发行题材规格较小外,其他常规邮票都是大版式。

 

第二阶段:2000-2001大版逐渐过渡到小规格

90年代世界各国的大版逐渐变小,中国的集邮者也在呼吁中国的大版太大了,面值也就高,影响版票的收藏。也是从2000年开始大版逐渐顺应潮流,开始变小,而这两年正是过渡阶段。2000年4月30日发行的《木兰从军》邮票,大版为16枚,按照传统,50×38毫米的票,大版理应为32枚;6月1日发行的《21世纪展望》邮票大版改为16枚,按照传统50×30毫米的规格应该是40枚,并且在大版上加入了花边和色彩;8月8日发行的《小鲤鱼跳龙门》全套5枚连印,规格30×40毫米,按照传统应该是50枚大版,而实际上为25枚,减半了。2000年一年中非常规的30枚以下的大版达到了7套。

进入2001年大版变小的趋势更加强烈,20枚的标配成为主流,一年中40或50枚的大版只发行了2套,即《端午节》和《建党80周年》,这也标志着大版正式进入小规格时代。最后一套40枚的大版发行于200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张40枚(5×8),这也是新中国最后一套大规格的大版,从这天开始直到现在,15年过去了,这样的大版再也没有发行过。

 

第三阶段:2002-2004 大版全面变小并花样百出

2002年全年的大版都变小了,再也看不到40枚或50枚的大版。并且大版也不再全是大白边,某些品种增加了一些花色、图案、文字说明等,这些都极大的增加了集邮者收藏大版的兴趣。

这一阶段,大版的规格并不是十分统一,大部分40×30或30×40毫米为20枚,而50×30或30×50毫米为16枚。也有一些版式因为要增加边饰,使得枚数也有一些特殊的变化。如2002年1月20日发行的《八大山人作品选》,每版15枚,右下方一枚是空的,这个位置安排了八大山人的画像。4月21日发行的《聊斋志异第二组》也是如此,每版22枚,并且两枚连印,留出右下两枚的位置增加了边饰。过桥票等手段在这一阶段使用频率更高,如《2002年世界杯》、《黄河水利工程》、《雁荡山》等票都是用了过桥票的设计手法。并且20枚也并非最多,还有24枚、22枚等,而小于16枚的如12枚、15枚、10枚等小规格大版也层出不穷。可以说是百家齐放,花样百出。

 

第四阶段:2005年 大小版合二为一,大版最小

2000年开始推出编年小版张,2003年发展成每套票都带小版,2005年竟然取消了小版,大小版合二为一,这也使得这一年大版成为史上最奇葩的一年。

2005年连票最多,这是因为小版很多都是2-3套一版,连印,这样使得很多不是连票的邮票都成了连票。并且2005年的大白边大版绝迹,除了生肖鸡为了保持和之前的猴一致没有改变,其他的都变了。大部分大版一版只有8或10枚,最大的也只有12枚。大版的规格降到历史最小,面值也降为最低。似乎这样也正顺应了集邮者的心思,大版变小,边饰增加,但这也使得大版的发行量猛增。因为大版规格太小了,很多大版只含有2套票,大版都发行五六百万,这样一来套票大版都变得不值钱。而小版又取消了,使得2005年变得没得炒,邮票价格越来越低,打折票越来越多,市场一片哀嚎。没有办法,邮票不炒价格就不会上涨,价格不涨甚至跌破面值就会导致没人集邮,邮政企业就得倒闭,这样一来这种奇葩的大小版合二为一的版式也终结于2005年,从2006年开始又逐渐恢复正规。虽然像小版的大版现在已经不再发行了,不过2005年大版的特殊性也将载入史册。

 

第五阶段:2006-现在 大版规格逐渐稳定,最大不超过20枚

2006年又再次恢复小版的发行,但不是像2003年那样每套都有小版,而是选择一些品种发行。由于小版回归,大版的规格再次变大。相对之前来看,大版的花样百出,而进入2006年大版的花样则越来越少,更加程式化,40×30或30×40毫米为20枚,而50×30或30×50毫米为16枚,成为绝大多数邮票的标准。并且规定大版每版不能超过20枚邮票,为了这一规定,2006年的狗票还变小了,由原来的24枚缩减成20枚。这一年的大版太规规矩矩了,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除了几套例外,如《运动项目第一组》为每版12枚,增加了副票和边饰;《中非合作论坛》由于是菱形规格,大版为12枚,其他大部分都是按照16和20枚的规格布局大版。当然这样一来大版变得千篇一律,又恢复到了编年初期,只不过规格小了一多半。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这一年很多大版又有了边饰,边饰的增加必定会导致大版变小,于是这一年16枚以下的大版有12套,而20枚的大版只有5套,远低于2006年水平。大版再次缩小的情况持续到了2013年,16枚、12枚、10枚、甚至9枚等小规格大版成为主流,而20枚较大的大版每年在减少。以2012年为例,20枚的大版只有龙大版一套,其他的都在20枚以下。当然大版枚数减少,也使得大版的边饰设计越来越多,白边大版反而成为稀有。

2014年邮政重新定义了大版,一年中除了几套意义特殊的邮票采用了带有边饰的大版外,其他邮票多为大白边的大版,这一年20枚大版达到了10套。20枚和16枚大版重新回归,而这一年大版的价值逐渐被人发现,价格越炒越高,人们并不在乎大版是否有边饰,而在乎是否能买到。现在大版已经成为一个收藏品种,就和套票、小版一样。但2006年开始实行的大版破版政策,使得完整大版大量减少,从而中国邮市出现了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套票打折严重,而大版还在升值。

 

当然对于集邮者来说喜欢什么样的大版呢,恐怕也是众口难调,二十年前四五十枚的大版嫌大,现在的20枚及其以下的大版很多人又开始嫌小。十几年前大版无边饰,只是大白边,很多人抱怨;后来改成有了边饰,前几年几乎是个大版就有边饰,而那时又有人说这样的大版不伦不类,又怀念起大白边的正统大版。总之无论怎样,大版的版式一直在变化,尽管2014年以来逐渐统一,但也并不意味着一直如此,今后还是会有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