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世松:因信仰而前行

 崔竣豪 2016-03-18

我想大多数人拜师之前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为了传承、为了逃避生活、失恋、失业、小说看多了寻仙的或者无意之中寻到师父的、觉得师父很帅而拜师的,大部分人可能还是被道教的神秘色彩所吸引,再步入道门之中来的,但是平常却是对道教的基础知识知道甚少。

经过学习我知道了道教作为我国固有的一种宗教,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但是身边的很多人却对道教的概念都不怎么了解。为什么说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呢?因为道教是我国主要宗教之一。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道教主要思想《易经》为伏羲、周公、孔子三圣创立,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创造了六十四卦,孔子则为《易经》撰作《易传》,由此形成了道教思想源头。

道教在东汉时形成宗教,南北朝时盛行起来。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

东莞世松:因信仰而前行

道教始源于黄帝、集成于老子、发扬于张道陵天师。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学,并信仰崇奉,普及于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道教是我国固有的宗教,具有极其强烈的本土性质。

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乐生贵生”。道教也是对生命积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救人、拔幽多是表现在对道教医药的钻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对幽魂的济拔上。以忠孝为根本,以敬天法祖、利物济人为要务,以自由、平等为原则,在学道、修道与行道之中毫不拘束,追求自然而然。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尊奉老子一书的《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是“虚无之是,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在万物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所称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化为三种气,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信奉的神还有许许多多,如三宫、四御、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斗姥元君、 骊山老母、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相信人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成仙。“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不死,得道而成神仙。道教重生,追求长生,相信人通过神或修炼可以得到,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肉体永生,白日飞天,长存仙界。

另外我们所熟悉的丘处机、黄帝、王重阳、尧舜禹、老子、周文王、姜子牙、诸葛亮、秦始皇、汉武帝、张良、魏征、刘伯温、王羲之、孙思邈、等都是和道教有关的人物代表。

“道”包含着清和浊,静和动等对立的两个方面,其中清静是本,浊动是流。因为清是浊的根源,静是动的基础。所以,不论是治国治身都要清静。学道者如能清静,则与天地同寿。《道德经》第十六章称“守静笃”、“归根说静,静说复命”,意思是要将致虚和守静都做得非常精湛,返回本根叫作静,静了才是复命。

东莞世松:因信仰而前行

第四十五章称“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阐明了静的作用,能够克服扰动,制服暑热。清静可以成为天下人的模范。第三十七章还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说明要做到静的关键是“不欲”,即不起贪欲,清静无为,那么天下自然得到规范。早期道教继承了先秦和两汉道家清静是道之本源的观点。《老子想尔注》认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正”。

我们刚入门初期的时候常读诵和抄写的《清静经》充分发挥了《道德经》的清静思想,认为“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静经》阐述了清静修炼的要求是澄心遣欲,万类皆空,“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现在网络异常的发达,微博、QQ各种论坛里面的得道高人、各种传人是多到数不胜数,如果想真心的拜师入道,应该先了解清楚,如果对道教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视剧里,感觉每个道士都看着像电视里那样穿着,拜了师父就可以学哪些抓鬼除魔的法术了,入了道就可以行走江湖浪迹天涯衣食无忧了,那么等你真正接触道教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真的是理想中美好的。

在寻找师父的路上你很有可能碰到的不是绝世高人而是江湖骗子,在选择一位能做你师父的时候,也别想着就能找个出名,辈分高又同时很厉害的人做师父,因为你的师父也是普通人,也是一天吃三顿饭的,也要休息睡觉的,生活之中每个人都肯定是有缺点的,只是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把缺点隐藏在了他的优点之下了。

师父其实更多的时候在生活中,是朋友是修行路上的指导者,师父领进道门,后面的修行还是要看个人,师父对于你而言就只有一个,你的人生里也只有一位师父。但是,师父绝大多数的时候可能就有很多徒弟,你也别想一入门就想让师父把你捧为掌上明珠。你还是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对于师父的缺点能不能接受,因为你拜的这位师父是和你相伴一世的。

另外遇到的越是能吹嘘自己有多厉害,自己的法术很高的高人,那些没什么毛病全说自己优点的,就要小心了。

现在大部分人还是在网络上找师父然后拜师的,这个事情更是不能马虎,师承关系更加不是胡编乱造一个门派就出来的,打着什么什么传人,多少代多少代弟子啥的,还有些号称隐于凡间的隐世门派或者哪些在历史上根本没有传承的,百分百是假的,还有大部分的门派都是各种小说电视看多了然后捏造出来的,如果不确定的话就多多百度一下或者找到附近的人咨询一下,看下是否属实。

最开始没有拜师之前,其实我并不了解道教,也不知道拜师以后会有怎样的后果,在师父的文章中我知道了师父和师傅这两个字的差别,虽然只相差了一个字但是意义却是天差地别,因为拜师一辈子只有一次,如果你是为了学习而拜先生、拜老师、拜师傅是可以多次的,拜师是承继的一个传统,是法脉的延续,哪怕再过个几千年,只要道教还在,我们就还在这个传承体系上;师承关系上,最忌讳的也是叛出师门,叛徒二字的原意就是叛出师门的徒弟,如果你没有认同这个道教,没有从内心认可,可以先拜先生与师傅,而不是师父。

当然了一旦拜师以后你肯定是有收获也会有失去的,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会收获很多师兄弟和道友的信任与情感,而这份信任是要我们所有的师兄弟们共同遵守的,师父给我们建立的这个平台可以很牢固,但是也很脆弱。

东莞世松:因信仰而前行

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更多人跟你前行,你的所作所为,甚至有些师父有很严格的规则,很不通情理的规则,必须要遵守的,你的行为必须被约束在信仰之下,必须能够明智明心的思考,必须能够为更多人考虑,要学会容纳其他人的缺点,要学会包容;一旦判出师门,不是那一瞬间的事情,而是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不认可,这个叛徒的身份永远无法抹除,同时,道门之中,不会有道友接纳叛徒,除非打算两个不同师承关系下,永远不再往来,道门的规矩,说起来很松,其实还是很严格,所以希望准备拜师和打算拜师的,最好在拜师前想清楚,另外师父也常常提到过,那些所谓的儒道佛均有师承的人,九成九的是骗子。

师父收徒以后的第一课多是让我们能够被师兄们欺负,学会谦逊和忍让,让我们首先是熟读最基本的道教经典,在平日里让我们自信的面对生活,与朋友好好相处,要孝敬父母,父母也是我们身边的活神仙。在生活中处理好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好好生活,也是一种修行。

好了,前面大部分是借鉴了一部分经典的语句和一部分师父的原话,希望一部分没有了解过道教的,能有机会多多了解一下道教,因为道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大部分人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道教是我国固有的宗教,具有极其强烈的本土性质。

在同门师兄弟中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都有,目前师父有100多位徒弟,我们这100位徒弟每人哪怕让一个人知道我们的信仰,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对道教的努力,那么多年以后将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道教,正视我们自己国家的宗教。

我们为了同一个信仰聚在了一起,我们不是亲兄弟但是我们比亲兄弟还善于沟通,我们能够彼此之间相互信任,这也是我们要共同努力去做到的,在师父的带领下我们肯定也能学习更多,了解更多,更好的发扬道教。

东莞世松:因信仰而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