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小姑娘果果现在三岁半,因为我自己常听音乐的缘故,古典音乐从她出生开始一直伴着她成长。 我和果爸平常工作比较忙,下班后也很能难有精力和固定的时间再做系统古典音乐启蒙。果果三岁前的古典音乐启蒙地点主要在每次外出的推车和汽车上;三岁后上了幼儿园,因为家离幼儿园车程需半小时左右,我们每天就会在上学路上听古典乐。 持续的古典音乐浸染,我的果果高兴时张口就哼唱莫扎特、巴赫、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等的乐章。她也会自然地说出这样的“天真语录”来表达她自己对古典音乐的喜爱: 老柴《四小天鹅舞曲》前奏是王子的步伐; 格里格《晨》洒满了温暖金色的阳光; 汽车穿出隧道的瞬间就是拉赫马尼洛夫《G小调前奏曲》里的光芒万丈; 洗泡泡浴时她还会作浮夸的陶醉状逗乐,然后感叹这就像在阳光下听莫扎特的音乐,读弗罗斯特的诗。 “自发性”是孩子成长的最强动力,给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古典音乐的种子,让她“自发成长”的重点,我个人觉得就是两个字: 多听,多听,多听 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地曲目都适合,怎么听不重要,是否在专注听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和数量。
·果妈重点曲目推荐一:肖邦《小猫圆舞曲》一只淘气的小猫无意碰到钢琴键,被突然的低音吓了一跳。可以与孩子一起模仿,动作表情越夸张越好,边跑边哼唱曲子。 乐曲第一段紧张笨拙,第二段颠着脚尖越来越兴奋,开始疯狂跑跳;第三段跳累了但舍不得离开,走路歪歪扭扭;第四段体力又恢复了,小猫已经可以很熟练地演奏啦,小猫的演奏进入了最高潮。 游戏中可以不经意地让孩子分辨节奏快慢和强弱,分辨音乐中的高、中、低音。 ·果妈重点曲目推荐二:施特劳斯《电闪雷鸣波尔卡》这是一段风雨雷电的狂欢,风来雨从,酣畅淋漓。 乐曲中有分明的雷声,雨点,风和闪电的声音,可以与孩子一起辨别并模仿声音。波尔卡是捷克的舞蹈,不如让风雨雷电为我们伴奏,来一段即兴跳舞吧。 ·其他推荐曲目:
音乐体验,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和节奏里,而是在“莫扎特洒下的阴影”里,在“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的诗情中。 这个阶段可以运用奥尔夫理论,选用集诗、画、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内容,让孩子去聆听、参与、述说和创造,诉诸感性回归本源。 我们就从古典音乐与文学、古典音乐与绘画、古典音乐中的器乐与人声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跟大一些的小宝贝继续展开古典音乐之旅。 古典音乐与文学一直水乳交融。
·果妈重点推荐曲目:
·果妈推荐音乐绘本一:《最美的音乐故事绘本》果妈推荐音乐绘本二:《彼得与狼》大家都知道绘画上有著名的印象派,实际上,在古典音乐流派上,也有印象派音乐。 ·果妈重点推荐曲目:德彪西,《牧神的午后》。《牧神的午后》是一首根据马拉美同名诗集创作的管弦乐。 乐曲一开始管乐中小精灵长笛悠扬典雅从天而降,法国圆号低沉圆润感情,到最后弦乐加入委婉缥缈,渐弱如梦如幻,听者好似乘着一只云帆飘然而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人马拉美听完此曲后说: 这样的音乐内容言语是无法表述的,孩子可以自己徜徉其中尽情感受和创作。
最重要的是,为宝宝以后枯燥的乐器学习埋下伏笔呀! 比如同样《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结尾,作曲家自己理解和感受不同选用的乐器也截然不同,德彪西用弦乐,勋伯格用小提琴而福莱用的长笛。可以让孩子对比来听,相同故事情节在不同乐器表现下画面和感受是否有些不同呢。 1果妈重点曲目推荐:
“Decca Legends集合了传奇性的伟大音乐家和一批传奇性的杰出录音,受到著名音乐评论家的崇高评价,也深受爱乐者的受落,且历久不衰。” 最杰出的选曲、最杰出的演奏,最杰出的录音,大师的音乐盛宴完美又省心。
人声音乐从格里高圣咏到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合唱再到蒙特威尔第、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一路变迁都有着时代的艺术精神本质。 拉斐尔有一幅著名作品, 《塞西莉亚》(St.Cecilia),充分表现了人声音乐的无上魅力。 而歌剧也并不是“曲高和寡”,它的起源是文人音乐家想在音乐上再造古希腊悲剧,想用“自然的人声”唤起观众更强烈的情感,是以“音乐作为手段的戏剧”。 歌剧特有的温柔婉转、趣味对话孩子很喜欢听和模仿。大人可做极简单的内容介绍,不用在意歌词的含义,而是愉快地与孩子一起来一场“用音乐对话“的游戏。 ·果妈重点推荐人声曲目:
爱是一道光,窗户打开越大,透过来的光就越多。 爱也一个循序渐进升级的过程,从最质朴原始的喜爱,到后来体会感悟加深爱就会越发深沉。而培养宝宝对音乐的爱,会是一个“反哺“的过程。让我们帮宝宝打开这扇窗户吧,让古典音乐的光照进来。
(本文配图均来自:googl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