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郑州 相惊伯有

 wps0321 2016-03-18

成语·郑州

相惊伯有

李济通

相惊伯有,出自《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这是一个地道的本土成语,且影响郑国朝野数十年之久。事情要从郑国上层的一次惨烈内讧说起。

伯有,名良宵,郑简公时曾拜上卿。子皙,亦为郑国上大夫。伯有骄奢刚愎,嗜酒如命。而子皙高傲自大,不甘人下。二人为争权夺利,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公元前543年,一次早朝时,醉意惺忪的伯有提出,让子皙出访楚国。古代,小国出使大国,本是一个苦差事。路途颠簸、苦不堪言,还要低三下四、虚与委蛇。这对骄横的子皙来说,无疑是个侮辱,所以当场予以回绝。子皙由此怀恨在心,决意报复。遂率家兵,攻打伯有,放火烧了他的家,并杀了他的家人、族人。沉醉中的伯有,逃至雍梁,旋又亡命许国(今许昌市)。

后来,身在许国的伯有,得知亲人被杀,怒不可遏,决定回国报仇。他从墓门的排水道潜入郑都,又通过一位马师取出仓库里的皮甲、武器,将亲信武装起来,准备攻打都城北门。子皙也不示弱,立即组织兵士进行反击。此时,大夫子产尚未执政,但其聪明才智,早已名闻遐迩,所以双方都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子产却说:“你们兄弟闹到这般地步,我已无能为力,只好支持上天庇佑的一方了。”结果,势单力薄的伯有,被力量强大的子皙,杀死在郑都的羊市。子产给伯有穿好衣服,大哭一场,入殓后葬在斗城(今河南省通许东北)。

伯有虽死,但阴魂不散。人们认为,他已变成厉鬼,仍在吞噬生灵。到了伯有死后的第八个年头(即公元前535年),郑国人仍然对此谈之色变。这年二月,有人梦见伯有身穿甲衣,大步走来,并说:“三月二日,我要杀死子皙;明年正月二十七,我会杀死公孙段。”果然,这年三月二日,子皙身亡;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七,公孙段同样暴卒。那时人们迷信。二人如此离奇死去,都说是伯有鬼魂作祟所致,于是引起朝野震动,上层人士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在民间,同样闹得沸沸扬扬、鸡犬不宁,以致到了只要说“伯有来了”,人们会惊恐而逃,作鸟兽散的地步。一时间,伯有的幽灵在郑国上空游荡,不仅席卷郑国,也波及晋、楚等国,于是就有了“相惊伯有”这一成语。直到后来子产执政,将伯有之子良止擢升为大夫,事情才得以平息。

相惊伯有,原意为伯有死后变成恶鬼,人们听说他来了,即惊慌而逃。后来用以形容人与人之间,虽无缘无故,却自相惊扰恐吓,弄得人心惶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