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展厅现场 “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于2015年07月16日下午上海博物馆展出。 砚亦称研,是研墨的工具。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房器用,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砚的起源甚早,其前身为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具,而迄今所知最古的成型石砚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早期砚注重功能性,至唐宋时期,文人开始关注砚的造型与用材,端、歙名石为世所重。明清是砚史的高峰,不惟形制多样,选材亦应有尽有,蔚为大观。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上海博物馆馆藏各朝古砚尤以明清文人题铭砚、著录砚与近世巨匠陈端友制砚为馆藏特色,是中国最重要的收藏古砚的专业机构之一。作为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以"砚"为主题的展览,本次展览精选上海博物馆藏砚96件(组),分为四大板块展示,通过这些精品佳作,为观众展现砚史的发展脉络。 “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展厅现场 第一板块“实用与气度”,展现古砚自战国秦汉至两宋从初创到逐渐发展的阶段。当时的砚以实用为主,砚形或古拙雄建,或气势飞扬,或端庄雅致。 展出作品 和第二板块“粗犷与厚朴”分别展示汉至宋及元明的古砚。这一时期砚形变化多样,已不复固定的样式。风格浑厚朴实,端庄凝练。 “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展厅现场 第三板块是展览的重点“良才与精工”,下分“新朝明风”、“佳材良工”、“形质性扬”三个历史阶段来展示清砚,尤其是清代文人砚。 展出作品 第四板块“近世巨匠”是二十世纪制砚大师陈端友作品的专题陈列。 展出作品 本次展览旨在帮助观众理解中国特有的书写文化,弘扬中国工匠的绝妙技艺与文人的文化取向和艺术情怀。青灯黄卷,惟砚作田,古代文人终生与砚相伴,砚田耕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惟一途径。赏玩这些古砚,如晤古贤,如对先哲,在理解独特的传统书写文化之同时,观者仿佛可以触及历史人物的幽怀雅抱,由此感受中华文明最为深邃的内在世界。 |
|
来自: 老刘tdrhg > 《14、博物/综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