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图集:八十年代的中国生活八十年代的生活,给人们的印象是小富、安定、转变;随着我们国门的打开,视野也逐渐宽阔起来,梦想也多了起来,思想也变得丰富了。 有位名叫阎雷(Yann Layma)的法国摄影家,八十年代初办理签证来到中国;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连续拍摄了60多个关于中国的摄影报道。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当时中国的拍摄环境: 那会儿管理外国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严格:只能在专门的地方住和买东西,不能随便跟中国人说话。为了遮盖自己的大鼻子,还得在脸上捂口罩。八十年代拍中国人,他们很高兴,他们会笑。现在拍人,特别是在大城市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点儿不高兴,会质疑我 “你拍我有什么用?”。1985年的时候,我送给中国摄影家协会两吨画册(对你没看错),希望中国人可以自己拍摄中国的变化。我觉得很可惜的是,那时中国除了个别的摄影家,还很少有能达到国际水平的。可是现在国际水平也没什么用了,因为很少有人看什么画册和杂志了。 八十年代初,人们还是会拿着政府提供的各种票证,到国营商场排队购物。粮食、油盐、肉鱼、禽蛋等食物,还是以国营主渠道供应;蔬菜、水果等也有农村小贩走进城市做起了个体生意。逐渐衣物等商品首先放开,一些自由市场也在城市的角落兴起,一批农民、城市无业者开始跑买卖,倒腾些衣裤鞋帽摆摊做起了小生意。但那些生活奢侈品( 收音机、缝纫机、手表、自行车、黑白电视机、收录机、单桶洗衣机、电风扇等)还是由政府商业部门掌控着。 ---------------------- 《生活在八十年代之衣篇》 样式很单调,颜色很单调,材料主要是化纤,粗棉。
北京·1981年【 Carl Mydans 】 沈阳·1983年-1984年【kattebelletje】
---------------------- 《生活在八十年代之食篇》八十年代中前期还要靠票证等供应,靠近九十年代就慢慢好了。
---------------------- 《生活在八十年代之住篇》一般为平房,楼房是少数的;慢慢有了高层建筑。
---------------------- 《生活在八十年代之行篇》交通工具基本是公共汽车和步行,自行车是很宝贵的东西。
---------------------- 虽然,那时候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人们也有许多不理解和不满足;但大家都做着各式各样的梦 ,认为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中国的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理想、激情和良知的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