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妈妈够好,那爷爷奶奶真不好也没那么要紧

 danasu 2016-03-18


关于隔代教养的弊端,我谈过很多。关于爷爷奶奶的好,我也谈过不少。我相信,隔代教养这个话题在中国会持续存在很久。这是我们的一个文化现象。

今天,我想结合微信后台近期收到的相关问题,再聊一聊。

有育儿问题,请给我发信息。

静观育儿微信上,一位妈妈发愁地问:

我家公婆太惯着孩子了。我给孩子定规矩,他们就在背后破坏规矩。我说不能给孩子吃那么多糖,他们就背着我给孩子买糖吃,并且还经常联合起孩子一起来瞒着我!对于这点我真的特别恼火!跟他们说了很多回这样下去,会把孩子惯得没一点规矩,可是说不听啊!说真的我都无语了。求助!

其实,从这位妈妈的描述中,我读到的重点不是她的公婆行为如何,也看不出她的孩子到底受到了来自隔代抚养怎样的负面影响,只看到感叹号的接连使用,以及明显传递出的焦虑情绪。

所以,其实不是爷爷奶奶给孩子吃糖让妈妈焦虑,而是爷爷奶奶“背着”、“瞒着”的方式,让妈妈有不适感。于是,表面看是个”糖果事件“,细究起来,更像是妈妈和爷爷奶奶在进行一场“孩子争夺”战。而且在这场争夺战中,这位妈妈有着失控感。 

我能给出的建议是:

第一个,妈妈需要体会下自己的焦虑来自何处。

看起来在这场隔代教养关系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也许妈妈可以试试,跟孩子立更加灵活的规矩,而不要太多的“你必须”、“你应该”、“你只能”。若妈妈立规矩,不是基于尊重孩子需要,而是源自自己的控制欲,那么我认为,爷爷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对孩子倒是好事。 

第二个,如果妈妈够好,爷爷奶奶真不好,也没那么要紧。

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天然联系,是谁也取代不了的。没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亲竞争她的孩子。只要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能够做到情绪平和,能够看见孩子的需要,并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恰当的满足,那么,孩子的核心人格就会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边界和分寸。这样的孩子长大,不怕他没规矩。 

第三个,如果一个家庭里永远只有一个统一的声音,比如大家都只听妈妈的,完全照着妈妈说的做,其实想想也挺可怕的。

我们至少要让孩子看到,对于一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维度的看法,孩子的思维发展一定是从一个单一维度发展成一个双向的维度,再发展成多维度的。

譬如说,小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对一个人的判断,就是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就是一个单一的维度。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他可能就能意识到这个好人也可能做坏事,这个坏人也可能做好事。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他会发现,还有一些人他的动机可能是好的,我是想做一个好事,但是结果变成坏事了,那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孩子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前提是什么?他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更多的、不同的声音。他只有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他才能慢慢意识到,原来这件事情还可以那样去看,原来那件事情还可以那样去理解,那么他的思维发展的维度就会越来越丰富。

我也承认,老人家身上的确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也曾经为这些问题发过愁。我的应对办法是,我不去指望他们能够改变。宁愿花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具包容性,也不期待别人来配合自己。所以,在隔代教养的冲突中,妈妈的态度和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很关键。 

最后,我想再讲讲另外一位妈妈的例子。 

这位妈妈的父亲不太会跟她的儿子相处,喜欢说一些吓唬孩子的玩笑话。比如说,你妈妈这次出去就不回来了。你妈妈不要你了。你要是走了就不要回来了。诸如此类。

有一回,妈妈心情不佳,对于父亲再次这样逗弄孩子有些恼怒,于是当即对孩子说:

你外公老是这样,你不用听他的。

孩子回答说:

我知道的,他是这样说话的,他一直就是这样跟我玩的呀。

因为孩子在妈妈的高质量陪伴下,早早就知道了,妈妈爱我。妈妈一直都会在,不会丢弃我。所以,任何别人开得玩笑话,他都不会信。

你看,千树万树,都不如妈妈的这个根。

关于父母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还可看我们的旧文:

高质量陪伴孩子的3个秘密,所有父母都能学会

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在父母和老人面前判若两人,根源还是父母导致的,就此,我在下面的视频中具体谈到:




在本文文后写下您的留言,获点赞数最多的粉丝,即可获赠静观育儿送出的精美绘本一本(点赞截止至次日上午11:00,以客服截图为准)。

本周奖品:《存起来的吻》

昨天获奖的是:涅磐之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