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说,人类是恐惧睡眠的。不信,你好好看看,几乎全世界的孩子,到了睡觉时间,都是千哄百劝,才愿意上床的。 我反省了一下,自己小时候为什么怕睡觉。其实,贪玩是次要原因。主要心理,还是害怕一觉睡去,明天醒不过来,再也见不着妈妈爸爸了。大部分幼儿,都分不清睡觉与“长眠”的区别。 从这个角度考证,莎士比亚幼年时一定也恐惧睡眠。所以,莎翁才会不断让哈姆莱特在“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中,不断咏叹:“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我曾经多次观察过,一个3岁小宝贝的入眠过程。他玩困了之后,总要拼命揉眼;揉眼之后,又挣扎着玩;不得已上床后,还要用小手撑着眼皮,不肯闭上。最后,受不了睡神的爱抚,才勉强沉沉睡去。每当这种时候,我就很高兴,以为是在看着一个小莎士比亚在睡觉。 其实,谁也无法逃脱永恒的长眠。少睡点儿觉,算得了什么? 但奇怪的是,孩子长大之后,大都从怕睡觉变成了惧失眠。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也变成了一个庸俗的失眠者。更妙的是,我还有一大群颠倒生物钟的朋友。一般说来,失眠者也往往是忧郁者。比如某夜的某人,凌晨3点钟服一片安眠药,快4点钟又服一片,仍精神抖擞,目光如炬。于是,半辈子心酸涌上心来,满坑满谷,有近于崩溃之感。 值得骄傲的是,作为一名资深失眠者,我极少有这样的时刻。这得归功于我的老爸。这位81岁的失眠者,是我知道的最乐观失眠人士。他的睡眠理论是,闭上眼睛就算睡觉。之所以会有这样古怪的说法,是他从年轻起,就没有严格意义的睡眠。不论任何时间,任何一点响动,在他听来都声若洪钟,一清二楚。可是,他从来不急不燥。所以,他重新定义了睡眠概念:“老祖宗都说,闭目养神。闭上了眼睛,怎么能不算睡觉呢?” 有哲人说,睡眠其实就是短暂的死亡。仔细想想,人在熟睡时,确实是暂时中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你在熟睡,这个世界依旧隆隆前行。熟睡者要错过多少大事,多少精彩的时刻呀。 从这个角度说,失眠者如果稳住心神,这个世界的虫鸣犬吠,草动树摇,车行人走,他都可以在闭眼时,边睡边欣赏。几十年下来,他比熟睡如猪者,算是多活了半辈子。 世界总是要分成两种人的——安睡者与失眠者。如果足够豁达,完全可以这样说:失眠,是上帝的奖赏。 再过几天,就是“世界睡眠日”了。谁都知道,真正的安睡者,是不需要这样的纪念日的。可是,这个日子又偏偏不叫“世界失眠日”。否则,就可以让全世界的安睡者,都在这一天尝尝失眠滋味。那该多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