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钱币基本知识

 善盈文化 2016-03-18

古钱币基本知识

铸币:指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代现代。 

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孔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尖足空首布。 

平首布: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布,异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圆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 

铢两货币: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 

五分钱:西汉高后六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三分钱: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发行的货币,属半两钱的一种。 

比轮: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 

四文:即一钱当小钱四枚用,一般指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中大小适合的钱。 

小平钱:值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钱:当二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钱:当三文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以此类推》 

大钱: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  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 

贯:一千钍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木条也称贯 

小样:指钱径小于同类型钱者。 

大样:指钱径大于同类型钱者。

                  说明: 517389387090982268.jpg                          说明: 1555.png

说明: 123.png面:指钱币之正面。  面文:钱币正面的文字。  背:钱币的背面,又称幕。  背文:钱背文字,也称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 

广穿:指钱孔较大者。  狭穿:指钱孔较小者。 

内郭:指钱孔四周这突出部分,又称好郭。  广郭:指内部较宽者  狭郭:指内部较狭者。 

 

重郭:指两重内郭。 外郭:指钱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外缘,说明: 11.png外轮,肉郭,边郭。

决文:指钱身方孔之一角或数角尖出者。  四决文:指钱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称四决。

 

粟角:是一种特殊的四决文,方孔四角尖出处呈小点状。 

四出文:指钱身方孔四角有阳文延伸至郭外,又称四出,四道。

说明: 13.png 

宽缘:外郭较宽,又称宽轮,宽边,  狭缘:外部较狭,又称狭轮,狭边。 

重轮:指二得外郭。  额轮: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见于王莽钱。 

说明: 14.png

削边:指外郭向外斜削,正与额轮相反。  磨边钱:指磨去外郭边缘之钱。 

肉:指钱币的内外郭之间无文字图案部分,厚者称厚肉,薄者称薄肉。 

日:指钱背之凸起的圆圈,又称日文  月:指钱面,背之凸起圆弧,又称月文,甲文,月痕,圆弧向上称仰月,向下称偃月 

星: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  圈星:指钱背下凹之圆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 

说明: 1110.png

光背:指钱无文,又称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  合面: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 

直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  旋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环读。  左读:指钱文由左向右读。 

传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 

离郭:指钱文远离内郭  接郭:指钱文均与内郭相连。

隔轮:指钱文远离外郭不相连接。  连轮:指钱文与外郭相连。 

深字:指钱文特别深峻。  隐起文:指钱文高低粗细不一。 

聚头:指钱文之首均对内郭,又称聚首。 

并足:指钱文之首均对外郭。 

重文:指钱身上出现重复钱文,又称摇头,因为范身上有重复印痕所致。 

生坑:指新出土之钱,表面氧化严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铜钱铜锈被传世色泽所掩。 

熟坑: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  传世古:指流传世上未经入土之钱表面的颜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泽,又称黑漆古。  包浆:指铜钱传世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多种。  水银古: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 

雕母:用铜,锡,铅,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钱币模型,又称祖钱。  母钱: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  铁母:指铸造铁钱之母钱,本身为铜质。  铁范铜: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 

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部颁样钱: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称作母钱用。  进呈样钱: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  剪凿钱:剪边钱与延环钱的总称,即将一枚圆钱剪凿成内外二枚。  剪边钱:被剪凿去外圈之钱。又称对文 

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后来在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钱。 

对钱:指钱文对称之钱,其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  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时所铸无外郭的五铢钱,也称女钱。  男钱:王莽时布泉的俗称。  红钱:清代新疆铸行的铜钱,因红铜岳而得名。  制钱:封建时代本朝铸行的钱币。  正用钱:作为正式通货的钱币。  厌胜钱:属压邪取吉性质的非用钱,多作吉庆,上梁,供奉,悬挂,佩带之用,又称压胜钱,押胜钱。  宫钱:封建时代皇宫内节日庆典作装饰,赏赐用的特制钱。  佩钱:古人佩带在身上作为装饰品的钱币。  供养钱:寺观内作为供品的钱币,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挂于佛龛之旁,又称佛脏钱。  春钱:元代的一种金银小钱,妇女用作首饰。  秘戏钱:带有简陋的男女性交图案的钱币。  打马钱:打马游戏中的棋子,又称马钱。 

金背:明代用四火铜(经过四次熔炼的铜)铸的铜钱。  火漆:明代用二火铜铸的铜钱。  旋边:用旋车对铸钱进行挫磨加工。  恶钱:唐代劣质私铸钱的称谓。有铁锡,铜沙,铜荡,穿穴等名目。  夹锡钱:北宋微宗年间蔡京主行的一种夹锡铁钱。 

钱范:铸钱模型,印钱币正面的称面范,印背面的称背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