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天边的朵朵白云 2016-03-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用在任何的学习领域中。当然,不是因为兴趣能交给我们什么,而是能引起我们自己主动去靠近,去了解更多关于你感兴趣的知识。所以,真的想好好学习一样东西真的少不了兴趣的引导。因此,学中医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先对它感兴趣,好奇它。

如果学中医是出自于你自己喜欢的选择那是最好了,如果是在各种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来到了这个中医的海洋的话,也是可以对中医感兴趣的,但要自己主动花一点时间去了解它,在慢慢被它的魅力折服。要知道所有知识都是充满着无限的魅力的,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它无动于衷甚至不耐烦,真的只是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它,不了解它,一旦主动去了解知道了一样知识的无限能耐,兴趣就像饥饿感一样让你对它如饥似渴。所以,在学习中医的每一个课程都要先了解一下这个科目,培养好你对它的兴趣,至少也不能是抗拒的。

一入中医深似海。这不紧是指中医只是的博大精深,还指我们一旦选择学习中医,就免不了越学越发现自己掌握的只是海洋里的冰山一角,是要用一生不间断的去钻研的。所以学中医就像盖参天大楼,楼能不能盖高,就要看地基能不能打牢。而学中医的地基就是我们学习的各种细分出来或含西医或纯中医的科目。要学习和掌握好这些科目,理解和背诵是无法避免的环节。所以,在学习中医的各类科目知识,都要把课本看一遍理解了,然后再背诵它,让它刻在你的脑海里。方便之门只会向有准备的人敞开,把课本都熟悉了,才能让接下来把不同科目知识串联起来更为容易。

所以学习中医,特别是学好中医,一定是一个辛苦的事情。在做任何辛苦的事情都免不了在一段时间出现枯燥,厌烦,甚至挫败的感觉。因此,在学习之余我们也非常必要学会适当的放松自己,只有自己身心状态都好,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劲头,才能事半功倍。学习中医虽然要看很多书籍,了解很多中国文化,但这个过程并不是死读书,我们在学习累了的时候通过看视频,听音乐,做运动,和别人探讨聊天一下都是很必要的。而其中,做运动是最好的身心释放方式,而且还能强身健体,为中医这场无止境的革命保护好本钱。适当放松后再把自己投入到学习中,让一直学习中医成为一种持久战,而不是突击战。

学习虽然要耐得住寂寞,坐的住板凳。但适当的与人分享和向人请教,才能让学习畅通,避免钻起牛角尖,同时再交流中的也能自省,自我调整,甚至碰撞出新的火花,突然顿悟。学习固然是自己的事情,但懂得分享和敢于请教的人才是真正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所以,不要觉得有什么知识就自己藏着琢磨,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把得到的拿出来分享探讨,把不懂的摊出来讨论,这样都比自己一个人独自琢磨能学到得更多更多。

每个人都是夜色不一样的烟火。很多人喜欢模仿别人的学习方法,有的学霸是很着老师走的课本型,有的学霸是跟着自己走的课本型,有的学霸是更偏向于实践型等等。这么多种模式到底应该模仿哪种呢?我觉得吧,这就像照镜子,走到镜子跟前照出来的只会是自己。别人的学习方法可以参考,但不一定去模仿。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每个人的基础,学习程度,学习需要的时间,领悟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最好的学习方法都是在你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慢慢摸索出来的,而不是从别人模仿过来的。

而每当学习上取的了些小成就的时候,或者学习的过程中把不懂的知识悟出来了,那样子真的会有种如沐春光的愉悦和得意。这时候我们要记住这种感觉的美妙,来激励我们更深入更落力的学习。同时,又要调整好那种小小成绩而衍生出的得意感,保持孜孜不倦的心态去吸取中医的知识,勿踏上骄兵的下场。毕竟比起历代丰富并发展中医的大师们,我们每一个小成就,小顿悟都显得太小了。

总而言之,努力的学习,适当的放松,认真的思考,专心地听课,平心的探讨,在学习中医中灌注无限耐心与细心,相信时间总会让这样的人学有所成的。

作者:梁煜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