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相国避祸有绝招

 老刘tdrhg 2016-03-18

                   萧相国避祸有绝招

     萧何,沛丰(今属江苏)人,秦时为沛县功曹掾(县衙的主要官吏),汉初为丞相,后被封为相国,是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辅臣。“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是刘邦给予萧何的评价。他与张良、韩信一起被誉为“汉初三杰”。当萧何还是秦朝县吏时就和当时的泗水亭长刘邦是好朋友,经常帮助刘邦。起事后,又和刘邦在一起,帮助刘邦巩固后方,保障兵源和粮食的供应,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万世之功,并被刘邦评定为汉朝第一功臣。就是这样一个不争功又尽职,和刘邦同生共死的人,怎么会几次三番引起刘邦的疑心,差一点招来杀身之祸的呢?这还真应了那句“伴君如伴虎”的民间俗语。那么,萧何到底是什么原因会使刘邦起疑心,他又是用什么招数一一化解了就要临头的大祸呢?

     避祸第一招,送子孙兄弟上战场当人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大军出关中击楚,作战在第一线。萧何留守关中,约束法令,保障供给,并有权在上奏同意后,设立宫室县邑;若有紧急需要,不及上奏,也可便宜行事,权力真的够大。萧何办事稳妥,治理有方,在他的领导下,关中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关中地区成为楚汉战争中刘邦最坚强的后盾,萧何也成了关中地区家喻户晓的人物。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楚汉二军正对峙于荥阳的京索两地之间。在这严峻的战争关头,刘邦却数次派使者到后方去慰问萧何,使得萧何非常感动。这时,一个叫鲍生的门客提醒萧何:“丞相,你的祸事来了!”萧何不解其意,鲍生接着说:“汉王在前方作战,食不甘味,睡不安寝,却数次派使者来慰劳丞相,是因为丞相在后方名望太高,汉王对您不放心啊!汉王一旦起了疑心,您的祸事就要到了。”萧何恍然大悟,向鲍生请教避祸之法,鲍生说:“如今能避祸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您家族中凡能打仗的子孙昆弟,都送到汉王军营中去当兵,这样,汉王一定会很高兴,不但会对您放心,还会益发相信您。”萧何听从了鲍生的建议。当萧何把家族中的数十名子孙昆弟,都送到前线的刘邦军营当兵时,刘邦果然非常高兴,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就这样,萧何用家人做人质的招数,躲过了第一次祸事。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在诸侯的拥立下,当了皇帝。汉六年大封功臣时,群臣争功不己,刘邦却认为诸将只是“功狗”,而萧何是“功人”。更有关内侯鄂千秋进言:“曹参等诸将攻城略地,只是一时之事,一时之功;而萧何镇守关中,为皇上补充军力和粮草,在皇上数次被项羽打败之时,萧何却能保全关中,并及时给皇上提供新的补充,以巩固的关中后方等待皇上,所以萧何为大汉立的是万世之功。”刘邦点头称是,并下诏,萧何今后可以穿鞋带剑上殿,入朝时也不用小步快走了。

     楚汉战争结束后,社会经济破败,民生凋弊。萧何根据当时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生产得以恢复,人民得到安生。可就是这样一个于汉有万世之功,对汉尽心又职的萧相国,几年后,又让刘皇帝对他产生了第二次信任危机。

     避祸第二招,拒封破财保平安。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与萧何合谋处死了准备谋反的韩信。己平定陈豨叛乱还未回到京城的刘邦,闻讯后立即派使臣回京,封丞相萧何为相国,再增加封地五千户,并派一个都尉率五百士兵负责萧相国的安全保卫。大家都来向萧何道贺,唯独一个叫召平的人来致吊。这个召平,曾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成了老百姓,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因为他种的瓜非常好吃,所以百姓称他种的瓜为“东陵瓜”,这是一个贤能之人。召平对萧何说:“您的祸事从此开始了。陛下连年征战,餐风饮露,而您则安居都中。您没有兵革之事,如今却加封食邑,设置兵卒保护。表面上是尊敬您,以韩信在京城准备谋反的教训来看,实际上是陛下对您起了疑心。”萧何原本没想这么多,一经提醒,顿觉大事不妙。他意识到,自己因为功高压主,己经成为继韩信之后,皇帝疑忌的首要对象了,一时惶恐,不能自解。召平说:“您只要拒受封地,倾家中之财以作军需,自然便可免祸。”萧何依言而行,刘邦果然喜欢,猜忌之祸暂时消解。

     但不久,第三次祸事又来了。

     避祸第三招,自毁名誉度晚年。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淮南王黥布造反,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讨伐,虽然远离都城,但却记挂着萧何,三番五次派使者回京看望萧相国,并问使者相国在做些什么?使者如实告诉刘邦,说相国在按照循例安抚百姓,倾尽家财供应军需,如平定陈豨的时候一样。刘邦听后,什么也没说。有门客对萧何说:“你被灭族的日子不远了。您位居相国,功劳第一,己无可复加了。您初入关中,便得民心,如今己十多年了,百姓都亲近您。因为您勤政为民,百姓对您由衷敬爱。皇上数次派人问您的情况,就是怕你会撼动关中,这不是灭族的大祸就要降临了吗?”萧何闻言惶恐问计,门客说:“如今避祸之计,便是您用低价赊欠的办法强买多买百姓的田地,以此自毁名誉。只有这样也许皇上才会稍稍心安。”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贱价强买百姓田宅,自毁爱民的声誉。刘邦听说后,非常高兴。平定黥布回京时,百姓拦道上书,说相国贱价强买百姓田宅数千万。刘邦回京后,萧何来参拜,刘邦指着百姓的上书笑道:“这就是相国办的利民的事吗?”并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说:“你自己去向百姓们谢罪吧!”而萧何却因此又躲过一劫。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祸事还是来了。尽管萧何自毁声誉,但他本质上还是爱民的。为了长安百姓的利益,他向刘邦上奏道:“长安地域狭窄,而上林苑(皇家园林)有很多空地,弃荒了很可惜,如果能让百姓进去耕种荒地,可以将种的粮食归种田人,粮稿归官府。”这本是一个公私兼顾的好办法,可刘邦听后却大怒道:“你一定是受了商人的贿赂,来为他们向我要上林苑。”并将萧何交给廷尉下狱问罪。过了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利用侍卫刘邦的机会为萧何求情道:“忠于自己的职责,为民之利请命,是真宰相应该做的事,陛下为何要疑心相国受了商人的贿赂呢?况且,楚汉相争时,平定叛乱时,都是陛下率军前往,而相国镇守关中,当时只要相国一动摇,关中地区就不是陛下的了;斯时相国都不以其时为利,如今怎会接受商人的贿赂呢?”刘邦自知不妥,当即派使者执节去监狱放出了萧何。此时,萧何虽己年迈,但仍赤脚入宫谢恩,刘邦自我解嘲道:“相国不要这样了!相国是为百姓的利益请求开放上林苑,而我不答应,说明我不过是桀纣之主,而相国则是贤相。我故意抓了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这是我的过失啊!”

     萧何为人一贯恭谨,有了这些教训,晚年就更加谨慎了。他把田宅都置办在穷僻之处,也不建高宅大院。他说:“如果我的后代贤能,一定会学我一样勤俭;就是不能干,家产也不会被豪强所夺。”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病重,惠帝刘盈前来探视时问:“您百年之后,谁可代您?”答:“知臣莫如君。”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在病榻上顿首道:“皇帝识人得当,萧何死而无憾了。”其实,由于刘邦在建国初论功行赏时,评了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因曹参并不服气,使得二人关系不太好,但萧何却不计较这些,仍然无私地举荐了曹参。这才有了给大汉带来安定繁荣的“萧规曹随”、“无为而治”。也就是在这一年,一代贤相萧何去世了。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三不杀”也救不了淮阴侯的命  (随感杂谈一   共六十九篇)

三. 闲话中国的太上皇            (随感杂谈二     共七十篇)

四. 贤德宽厚的东汉马皇后         (随感杂谈三     共六十篇)

五. 班超出使西域建奇功           (随感杂谈四     共六十篇)

六.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七.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八.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九.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一.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二.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三.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五.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