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谐音速记初一历史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梵语伽蓝 2016-03-18
  1. 郑和下西洋 时的皇帝是(明成祖。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 7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我国同亚非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是从我国刘家港港口起航的。
  
 :郑和七次下西洋,圆鼓咚咚沙沙响!刘家港,港口明晨阻
    
2.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文是谁的名句:(戚继光);其中的“海波”是指:(    
3.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是:(      )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4.1561年,明朝将领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歼敌5000多人,大败倭寇,接着又在福建、广东和另一名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戚继光《纪效新书》

:5000多死倭寇坐着鱼大游过来,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已不“计较新输!”
 谐音速记初一历史 <wbr>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5.戚继光1561年;郑成功1661年……
:  戚继光无六一,郑成(反而)老六一!
 
6.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
A.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
B.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富强国家 
C.规模大、次数多、航程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