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场大比拼:白酒VS红酒,鹿死谁手?|手绘视频

 灵石水华 2016-03-18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40 白酒VS红酒,鹿死谁手? 来自研酒行微媒体



日前,遵义市统计局公布,通过创新市场营销方式,白酒产业企稳回升。在茅台酒的引领下,习酒、珍酒、国台等白酒企业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市白酒产业2016年可保持15%左右增速。
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的共同努力下,着力开拓遵义白酒省内外市场,瞄准外部市场,着力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会展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积极推出遵义白酒走出贵州,拓展外部市场,提高白酒产量市场占有率;特别是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白酒,市场销售逐步好转。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白酒制造企业86户,全市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43户,比重达两成以上。白酒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5.9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增加值555.6亿元,同比增长11.5%,低于全市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实现白酒产量37.98万千升,同比增长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6.1亿元,同比4.7%增长;实现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0.9%。
2016年1月,茅台集团实现销售人民币100亿元,高于2015年1-2月份的收入(约为90亿元)。集团总销量接近10000吨,同比增长25%。其中,高端产品茅台的销量为4500吨,较去年1月份的2500吨同比增长80%;该公司官网称,茅台集团1月份完成白酒销量同比增长25%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50%左右。1月份的强劲增长预计能推动一季度增速达到15%以上,全年增速预计可达10%以上。
3月14日上午,贵州全省白酒产业座谈会在贵州省经信委召开,茅台、金沙、董酒、国台等酒企的负责人共同探讨贵州白酒产业的发展,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主持会议。会议上,茅台集团总经理李保芳透露了很多极其有价值的信息,值得深入解读!
会议透露了茅台集团2016年的目标
2016年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工业增加值398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完成白酒产量7.8万吨,其中茅台基酒4万吨,完成白酒销量7.5万吨,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税金165亿元左右。
从茅台的目标数据上看,增速目标设的极低,显示出茅台对整个形势的判断极其谨慎。其中茅台对利润的目标设置低于收入的目标,意味着茅台对于成本上升和投入加大有一定的预期。从大的宏观经济形势上看,成本的上升并不具备经济基础,这是否意味着茅台未来对于人员和市场的投入加大存在一定的预期,值得关注。从现在的情况看,更有可能是对系列酒的投入增加。

保守目标的背后,一季度业绩却暴涨
会议信息还透露,茅台一季度各项指标暴涨。预计一季度,茅台集团可完成增加值13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7%以上,占全年计划398亿元的32%;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1%,占全年计划436亿元的34%;实现利润总额7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6%,占全年计划231亿元的32%。
会议上,李保芳认为,“茅台不存在所谓的保价控量问题,后期对市场谨慎乐观,目前茅台具有4万吨产能,会按照规划实现6万吨产能”。从这一数据上看,茅台的产能目标依旧很大,需要达到规划的6万吨目标,因此茅台很有可能不存在控量保价的问题。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景气,和茅台不断增加供给的供求关系现状,决定了茅台零售价大幅上涨的空间并不存在。

对比茅台一季度的数据和全年的业绩目标
可以发现,茅台在一季度实现了超级旺季的销售业绩,各项指标均录得了超过两位数的增长。一季度完成情况非常好,但是全年目标增长率又都相对保守,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这有两种可能,要么显示了茅台要求经销商的打款进度,安排的比例可能比往年要多。要么是因为市场自身的需求导致一季度茅台完成的比例高,这将意味着茅台的季节性销售非常强,春节市场重要性大幅度增加。显示了消费者在茅台的品牌选择率上有了更大的提升,高端酒市场的形势对于茅台也更加乐观。
国内红酒市场巨大,去年进口葡萄酒增长超四成;据最新数据,2015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总量达553573891升,同比增长了44.2%,进口额为2031670743美元,同比增长34%。这从侧面表示出国内大众对红酒的消费能力不断增长,市场大有可为。
需求量大影响进口降价
香港世界葡萄酒中心内陆首席顾问、澳门酒类商会内陆首席顾问,国家一级葡萄酒品酒师曾微对市场十分有信心,“中国进口红酒的消费在5年内可以翻一番,”曾微说:“这和国内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品味需求挂钩,而且越来越多人注重健康,而红酒是一种健康的酒类。”
与此同时,进口葡萄酒也在近年吹起了“降价风”,进口均价3.67美元/升,同比下降了7.3%。值得关注的是,进口葡萄酒均价从2014年就开始出现下降。曾微表示除了关税下降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经销商越做越好了,“以前国外的酒庄利润很高,如今国内经销商已经开始熟悉市场的运作,中国消费普及率也越来越大,他们会和酒庄压价,大批量进口。”在进口的葡萄酒中,中低端酒占到的份额为70%。“品鉴的高端酒虽然一直看涨,但总体增长量最大的还是低端酒,随着葡萄酒的普及,低端红酒需求量将会很惊人。”
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中国区总经理公开表示,随着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中国关税的逐步降低到0关税,其在中国市场上价格将会有更大的优势,不过曾微表示:“关税只是10%,还有14%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所以降价的幅度也不会太多。”

国产酒质量提高,定价需合理
而国产葡萄酒在近年来也是越做越好,销量不断上升,中国的酒庄也在一些国际比赛上屡获殊荣。在中低端酒的领域,国产酒和进口酒在销量上有得一拼。
曾微指出:“在大城市里,进口酒的销量肯定会比国产的销量要好,而在小城市中,仍然是国产的张裕、长城占主导,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会扶持本地的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曾微对国产的葡萄酒技术十分有信心,他希望国内酒庄可以科学定价,这样对销量会很有帮助,“一般消费者还没有接受好高价格,还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对一些白酒厂也兼职生产葡萄酒,曾微认为,“这些酒在销售上并不成功,因为在市场上鲜有人知道这些品牌。”

白酒企稳回升,红酒有巨大的潜力;你更看好哪一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