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资源频道持续更新中,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频道主页,查看更多古诗词分类鉴赏学习资源。 一、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赏析】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陌头杨柳色”使女子触景生情,表现了女子对丈夫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后悔与怨恨。
二、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赏析】撷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寄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却被不知趣的黄莺惊扰了她的美梦。表现了女子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和对丈夫的思念、想往。(青年士子为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赏析】这首诗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艳丽工整,欲出宫体之篱,似启温李之风,张若虚的诗风上承齐梁,下开盛唐,在诗歌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家往往认为,是初唐四杰为盛唐诗歌的兴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实际上,张若虚也是功不可没的一员。这首拟闺怨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诗中,春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美丽、欣喜欢乐,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抒情强度。美丽的相思带上了苦涩的滋味,但正是因为这份苦涩表现了纯粹爱情之美。 作者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另外,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可称得起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如果要将这首诗翻译成为意识流作品,那就韵味大减。好比将一个曲曲折折的迷宫拉直,明了易懂,但趣味却荡然无存了。
三、表现了一种渴望与丈夫团聚,怨战、厌战的情绪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寄征衣 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赏析】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赏析】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宫怨诗) 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最为突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待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见。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赏析】此诗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欢乐,更露其怨情。
五、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一类诗表达了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对昔日未进宫前的自由和幸福生的向往。也表达了她们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闺 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 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 空逐春泉出御沟。 【赏析】“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宫女自知自己被幽禁在这深宫中,空自消磨青春,容色调谢而无人问津,正像那宫花一样,无声无息地凋零,飘入御沟随着流水而去。青春易逝的哀怨言不尽意无穷。 宫 词 宋·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赏析】“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出宫墙”,这是宫女的愿望,因此那落花“飞舞出宫墙”的眼前之景,特别触动她们的心,她们恨不得立即变成落花,飞舞而出。落花在这里不仅起了引情作用,也起了对比衬托作用:落花飞出,无从禁止,而自己身锁重门,插翅也难飞,人不如花。“唯有”一句,更暗示宫禁森严,无处不戒备。“禁”字与上句的“锁”字相呼应,更烘托出宫女的不自由,写出了宫女被禁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六、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七、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托志帷房” 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 1.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2.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3.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4.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摸鱼儿 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赏析】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八、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赏析】《上阳白发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喻诗。诗中没有一般化地罗列所谓“后宫人”的种种遭遇,而是选取了一个终生被禁锢的宫女作为典型,不写她的青年和中年,而是写她的垂暮之年,不写她的希望,而是写她的绝望之情。通过这位老宫女长达四十余年的幽禁遭遇,极形象而又富有概括力地显示了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悲惨命运,同时对封建帝王强制征选民间女子以满足自己淫欲的罪恶行径提出强烈的控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