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天命与规律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3-19

1、天命与规律

【原文】周公若曰:“君奭1!弗吊2天降丧于殷,殷既坠3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4永孚5于休6。若天棐78,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9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10我民;罔1112违,惟人。在13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1415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16,乃其坠命,弗克经历17。嗣前人,恭明德,在今。’

“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18惟前人光施于我冲19子。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2021于文王受命。”

【译文】周公这样说:“君奭!不能很好地顺从天就会降下灾祸给殷商,殷商既然已经丧失天命,我们周国既然已经接受天命。我不敢认为,我们的根基永远会诚信美好。倘若上天辅助我们而有信用,我也不敢认为,周国的结局会不吉祥。

“呜呼!您曾经说过:‘时下的我们,我们也是不敢停止上天的命运,没有长远地考虑上天的威严于我们的人民;没有求全责备和违背,我们只考虑到一般人。观察我们的后代子孙,大大的不能够恭敬上天和下民,断绝和遗弃前人的光明在我们国家,不知道天命不容易得到,天很难相信,这就会丧失我们的天命,不能够经久周遍。继承前人,恭敬明白的规律,就在今天。’

“我小子姬旦不能够改正您的话,开导于前人的光明于我们的后代。您又说:‘天不可相信。’我们的道路只有沿着文王的规律延续,上天不需要抛弃文王所接受的命运。”

【说明】西周初年,在周公平定东方叛乱后,天命观又大肆盛行,很多人认为,天降大命于周国,周人只需要享受天命就行了。召公害怕这些人过于相信天命而怠于政事,便主张事在人为。周公很赞赏召公的看法,明确表示支持召公。天命是有,它既然能让殷商灭亡,很难说就不会让周国灭亡。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的前人,周文王就是一个不信天命的人,他只认为天有规律,不论太阳、月亮还是所有星辰,都是有规律地运动的,所以,我们不能过分相信天命,但也不能不重视天的规律,以及我们人的规律。所以,要相信天命,更要相信事在人为。

——————————————————

【注释】1.君奭(shì):人名。周成王时的大臣,称召公。

2.吊:(diào)《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书·费誓》:“无敢不吊。”《左传·哀公十六年》:“昊天不吊。”《左传·昭公二六年》:“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这里用为善、良好之意。

3.坠:(zhuì赘)《书·五子之歌》:“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书·酒诰》:“今惟殷坠厥命。”《国语》:“自先王莫坠其国,当君而亡之,君之过也。”这里用为丧失、败坏之意。

4.基:(jī机)《书·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书·武成》:“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诗·小雅·南山有台》;“邦家之基。”这里用为基础、事业的根本之意。

5.孚:(fū夫)《易·中孚·辞》:“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书·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正厥德。”《诗·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郑玄笺:“孚,信也。”《尔雅·释诂上》:“孚,信也。”邢昺疏:“谓诚实不欺也。”《说文·爪部》:“孚,信也。”这里用为诚信之意。

6.休:(xiū羞)《易·复·六二》:“休复,吉。”《书·大禹谟》:“戒之用休,董之用威。”《诗·豳风·斧》:“亦孔之休。”《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尔雅·释诂》:“休,美也。”《后汉书·班固传》注:“休徵叙美行之验。”这里用为美好之意。

7.棐:(fěi)《书·洛诰》:“朕教汝于棐民彝,汝乃是不蘉。”《春秋左传·宣公元年》:“会晋师于棐林。”《说文》:“棐,辅也。从木,非声。”班固《幽通赋》:“实棐谌而相顺。”这里用为辅助之意。

8.忱:(chén)《书·汤诰》:“尚克时忱,乃亦有终。”《书·盘庚》:“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诗·大雅·大明》:“天难忱斯,不易维王。”《说文·心部》:“忱,诚也。”这里用为诚、诚信、真诚而有信用之意。

9.宁:(níng)《易·兑·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诗·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国语·晋语八》:“闻子与和未宁。”韦昭注:“宁,息也。”《韩非子·扬榷》:“万物皆盛,而不与其宁。”这里用为“止息”之意。

10.越:(yuè岳)助词,无实意,相当于“于”。《书·盘庚》:“越其罔有黍稷。”《书·吕刑》:“越兹丽刑。”《书·微子》:“越至于今。”《广韵》:“越,于也。於也。”

11.罔:(wǎng)《易·晋·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书·大禹谟》:“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尔雅·释言》:“罔,无也。”《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楚辞·九章·惜诵》:“君罔谓汝何之。”这里用为“无”、“没有”之意。

12.尤:(yóu)《左传·襄公十五年》:“尤其室。”《老子·八章》:“夫唯不争,故无尤。”《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礼记·中庸》:“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孟子·梁惠王下》:“畜君何尤。”《吕氏春秋·诬徒》:“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这里用为求全责备之意。

13.在:(zài)《易·小过·六五》:“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大戴礼记》:“存往者,在来者。”这里用为省视、观察之意。

14.遏:(e)《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书·舜典》:“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吕氏春秋·安死》:“扑击遏夺。”这里用为断绝之意。

15.佚:(yi)《孟子·万章下》:“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荀子·宥坐》:“身不佚者志不广。”《公羊传·成公二年》:“其佚获奈何?”这里用为遗弃之意。

16.谌:(chén)《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诗·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管子·任法》:“然故谌杵习士闻识博学之人不可乱也。”《尔雅·释诂上》:“谌,信也。”《说文·言部》:“谌,诚谛也。”这里用为相信之意。

17.历:(lì吏)《书·盘庚》:“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管子·地员》:“赤垆,历强肥,五种无不宜。”这里用为尽、遍之意。

18.迪:(dí敌)《书·益稷》:“迪朕德,时乃功,惟叙。”《书·太甲》:“启迪后人。”《书·盘庚》:“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书·洛诰》:“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说文》:“迪,道也。”这里用为开导之意。

19.冲:(chōng)古通“僮()”。《书·盘庚》:“肆予冲人,非废厥谋。”《书·金滕》:“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书·洛诰》:“汝惟冲子,惟终。”《汉书·叙传下》:“ 孝昭幼冲,冢宰惟忠。”这里用为幼小之意。

20.庸:(yong)《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需要之意。

21.释:(shì示)《书·多方》:“非天庸释有夏。”《管子·君臣上》:“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为人臣者援私以为公。”《左传·哀公八年》:“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国语·晋语》:“君其释申生也。”《吕氏春秋·察今》:“故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这里用为舍弃、抛弃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