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们不能够只回顾历史 【原文】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1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2,格3于皇天。在太甲4,时则有若保衡5。在太戊6,时则有苦伊陟7、臣扈8,格于上帝;巫咸9乂10王家。在祖乙11,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12,时则有若甘盘13。 “率惟兹有陈14,保乂有殷,故殷礼陟15配天,多历年所。天惟纯16佑17命,则商实18百姓19王人20,罔不秉21德明恤22,小臣屏23侯甸24,矧25咸26奔走。惟兹惟德称27,用乂厥辟28,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29。”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灭威。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厥乱30明我新造邦。” 【译文】周公说:“君奭!我听说从前成汤王既然已接受天命,他那时就有伊尹,能够度量光明的上天。在太甲王时,那伊尹就是保衡。在太戊王时,他那时就有伊陟和臣扈,能够度量上帝;巫咸能够治理王家。在祖乙王时,他那时就有巫咸这样的贤臣。在武丁王时,他那时就有甘盘。 “以上这些王的臣所呈现的,保护治理了殷商国,所以殷商的社会行为规范能够晋升上天,经历很多年代。上天专一保佑殷商命运,殷商则富有异姓和同姓的官员,人们无不保持规律明白忧患,小臣则保护侯甸诸侯小邦的官员,又共同奔走效命。象这样用规律来衡量,用治理来帮助君主,所以一个人有事于四方,就象占卜一样无不使人诚信。” 周公说:“君奭!上天使公平衡量的人长寿,保护治理殷商王国,有殷商的后继人,但上天又灭掉作威作福之人。如今你长久顾念这些,就会有固定的命运,还是好好治理我们这个新建的邦国吧。” 【说明】本节周公所劝告召公的话很有意思,要不要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当然要!但我们不能够只回顾历史,用历史的经验来要求我们现代也必须与历史一样。如果只去追求历史的真实性、细节,那么我们就会深陷其中。我们听说了历史,历史人物,好的我们便效仿学习,坏的也牢记,没有必要去追究历史人物们的为什么,我们也就能干好今天的事情。 —————————————————— 【注释】1.成汤:商王朝的建立者,原为商族部落领袖。主癸之子。传说名履,又称成汤、武汤、武王、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或唐,亦称大乙。西周甲骨与金文称成唐。 2.伊尹:尹是官名。传说伊尹出身奴隶,生于伊水边,原为有莘之君的近身奴仆,听说商汤“贤德仁义”,而心向往之。商汤与有莘结亲,他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来到商汤手下,成为汤的“小臣”。 3.格:(gé隔)《书·益稷》:“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诗·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中庸》:“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孟子·离娄上》:“人不足与適也,政不足闲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广韵·陌韵》:“格,度也,量也。”这里用为度量、衡量之意。 4.太甲:是商代的一个国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太甲继承王位后三年,凶恶残暴,不遵守先祖成汤制定的法典,胡作非为,于是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替中壬守丧。伊尹代理太甲处理国事,接受诸侯的朝见。太甲在桐宫守丧三年,悔过自新,于是伊尹又把他迎回国都,交还了政权。从此太甲注重品德修养,诸侯都归顺殷商王朝了。 5.保衡:即伊尹。保是官名,衡是伊尹的名。 6.太戊:太甲的孙子,后继承王位。 7.伊陟:人名。殷商王太戊的大臣。 8.臣扈:人名。殷商王太戊的大臣。 9.巫咸:人名。殷商王太戊的大臣。 10.乂:(yi义)《书·尧典》:“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书·泰誓》:“天其以予乂民。”《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尔雅》:“乂,治也。”《汉书·武五子传》:“保国乂民。”这里用为治理安定之意。 11.祖乙:人名。殷商国的第七世王。 12.武丁:人名。即殷高宗。《楚辞·离骚》:“说操筑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13.甘盘:武丁时的贤臣。《书·说命》:“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 14.陈:(Chén尘)《书·微子》:“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沉酗于酒。”《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诗·大雅·文王》:“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管子·小匡》:“陈力尚贤,以劝民智。”《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复之,兼昭之,以观其盛者也。”这里用为显示、呈现之意。 15.陟:(zhì志) 《书·舜典》:“黜陟幽明。”《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诗·周颂·敬之》:“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这里用为晋升之意。 16.纯:(chún唇)《书·酒诰》:“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管子·幼官》:“博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国语·周语》:“帅旧德,而守终纯固。”《礼记·曲礼》:“冠衣不纯素。”这里用为专一之意。 17.佑:(yòu右)《易·大有·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书·泰誓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楚辞》:“天命反侧,何罚何佑?”这里用为保护、右助之意。 18.实:(shí石)《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孟子·梁惠王下》:“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韩非子·亡征》:“公家虚而大臣实。”《说文》:“實,富也。”《小尔雅》:“实,满也,塞也。”这里用为富有之意。 19.百姓:这里指商的异姓官员。 20.王人:这里指商的同姓官员。 21.秉:(bǐng丙)《书·酒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书·多士》:“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诗·小雅·小弁》:“君子秉心。”《诗·大雅·荡》:“而秉义类,强御多怼。”《管子·势》:“不乱民功,秉时养人。”这里用为保持、坚持之意。 22.恤:(xu序)《易·萃·初六》:“无恤,往无咎。”《书·大诰》:“不印自恤。”《诗·小雅·杕杜》:“斯逝不至,而多为恤。”《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荀子·非相》:“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庸俗。”《说文·心部》:“恤,忧也。”这里用为发愁、忧虑之意。 23.屏:(bǐng丙)《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管子·山权数》:“驱屏万物,守之以策,有五官技。”《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这里用为保护之意。 24.侯甸:指侯服、甸服等诸侯国的官员。 25.矧:(shen审)《书·酒诰》:“矧太史友、内史友。”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四大犹幻尘,衣冠矧外物。”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矧,犹亦也。”这里用为“亦”、“又”之意。 26.咸:(xián闲)《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国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这里用为共、同之意。 27.称:(chèn衬)《书·洛诰》:“肇称殷礼,祀于新邑。”《管子·明法》:“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荀子·荣辱》:“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孙子·形》:“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王皙注:“称,权衡也。”《说文·禾部》:“称,铨也。”王筠句读:“称本动字,谓称量之也。”《广雅·释诂一》:“称,度也。”这里用为称量、衡量之意。 28.辟:(bì毕)《书·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诗·大雅·文王有责》:“皇王维辟。”《汉书·五行志》:“辟遏有德。”这里用指为诸侯君主之意。 29.孚:(fū夫)《易·中孚·辞》:“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书·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正厥德。”《诗·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郑玄笺:“孚,信也。”《尔雅·释诂上》:“孚,信也。”邢昺疏:“谓诚实不欺也。”《说文·爪部》:“孚,信也。”这里用为诚信之意。 30.乱:(luàn娈)《书·禹贡》:“乱于河。”《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诗·大雅·公刘》:“涉渭为乱,取厉取锻。”《尔雅·释诂下》:“乱,治也。”《论语·泰伯》:“予有乱臣十人。”这里用为治理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