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醋溜唐诗】有一种美,是闺阁里无法承受之痛

 高山仙人掌 2016-03-19

有人跟楚子聊,说尽管你写得很好,但是我还是不懂。


其实诗没有那么难,没有看不懂的,只是你嘴上说着爱诗,却还是不想看,总是没时间看。不看不读,怎么会懂?


我们已经读了《唐诗三百首》的全部五言古诗,以及三首五古·乐府,今天读第四首。


【闲话酒令】

《红楼梦》里,宝玉等在冯紫英家里喝酒。酒酣之时,行起了酒令。


书中宝玉交代这次行令的办法说: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酒。所谓门酒,就是面前这一杯。当然,行得不好,就要罚酒了。


于是,一场酒桌上的吟诗作乐、奖优罚劣的游戏开幕了。


当年读这一段的时候,楚子是个中学生,批判版的《红楼梦》称酒令游戏是上层社会淫靡逸乐的习俗。但是,楚子却遐想起来,我要是有一群朋友能如此“淫靡逸乐”地玩诗,那该多么美好?


【子夜吴歌】

今天,楚子要读的,是李白的《子夜秋歌》。


《子夜秋歌》,是《子夜吴歌》四首之一,这四首分别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所谓《子夜吴歌》,就是六朝乐府中专门以女子为写作对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和《红楼梦》那一次行的酒令有点类似。


从《红楼梦》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同一个酒令,有的人锦心绣口清词丽句,而有的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李白写的《子夜吴歌》,自然不会混同于六朝靡靡之音,更不能拿酒桌行令去比较。假如说《子夜吴歌》中的《春歌》还有一丝对女性调笑的痕迹,那么《秋歌》就是一首别出心裁而又感人至深的闺阁思妇之诗了。


【今日读诗】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楚子歪读】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写诗,常有一团月光。如果有月有酒有朋友,那是欢乐之夜;如果有月有酒一个人,那是孤独之夜。

无论欢乐还是孤独,都是个人的事。

这一次,月亮之下,什么都没有看见,却只有千家万户发出来的、此起彼伏的捣衣声。

这就不是个人的心情了,李白既是被深夜的捣衣声吵醒,也是被民生的艰难、战时的凋敝所扰梦,睡不着了。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这烦人的声音,为什么秋风吹不散?表面上是说声音之连绵,秋风吹之不去,但是实际上是告诉读者,秋风一天紧过一天,边关一天冷过一天,思妇对良人的怀念,也是一天甚过一天。所以,这份思念之情,秋风不但吹之不去,反而会越吹越烈。

玉关两个字,一下子把这首《子夜秋歌》带出了女儿圈、剥离了闺阁味,来到了关注社会、国家、民族的层面。

我们再不要想起《红楼梦》里的行酒令了,那些文字放到李白的面前,太苍白、太无聊。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做秋衣是关心良人,同时也寄托着闺阁之中的一片期盼。什么时候我的良人可以得胜归朝,永远地结束这可恨的远征?


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李白开头的那一片月色,“长安一片月”,就这么平淡的五个字,具有何等的深意。

见月怀人乃是李白喜爱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

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却又是一种无法承受之美、无法忘却之痛呵!


“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


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小小练习】

读完诗,还是对对子玩吧:


室小何妨雅,_________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