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三五娘》与民间传说(收藏)

 凤州鸣 2016-03-19

《陈三五娘》与民间传说

        潮剧《陈三五娘》,是根据南宋末年发生在潮州府城的民间传说《陈三五娘》改编而成的。民间传说《陈三五娘》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火树银花元宵夜,益春伴五娘上街赏花灯,邂逅了福建泉州人氏(城东双峰山下朋山岭后)陈三。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就有了陈三穿街过巷寻芳踪,五娘绣楼掷荔表心迹,陈三进府磨镜委身卖奴,私定终身后花园,林大閟逼婚燃眉急,陈三娘婢私奔归故里。一对有情人历尽磨难,终成眷属的民间传说也因此在民间流传。
  南宋至明初出现的潮剧(当时称南音戏)《陈三五娘》更是受到潮州人的喜欢。明清民国至解放至现在,历朝剧作家也因此乐此不疲把剧本改了一遍又一遍,改出许许多多的潮剧版本来,《荔枝记》、《荔镜记》、《陈三磨镜》、《磨镜记》等。连潮州那帮落魄秀才也不甘寂寞,他们争相拿传说改编成潮州歌册也取名《陈三五娘》,为乡下那些姿娘间为府城那些大门楼内的妇孺平添了几多眼泪几多欢声。
  更有趣的是,连传说中城西黄九公蔚园,即今的花园村、假山村,特别是花园里的五娘井五娘墩,早在几十年前也成了游览热点。我曾请花园村业余作家谢楚彬兄带路游览。住井边的一位阿嫂,闻讯忙擎茶出来接待我们。她并不生分,看样子是接待惯了的。她指着一眼方井,说井是当年五娘浇花的井,又走一处指着灰沙砖墩子,说墩是五娘、陈三幽会的墩。还说,几年前村人要在这里建房子要扩路,怜爱五娘的老人还把墩子的砖块搬回家去,说是见物思人。茶过三巡,阿嫂还说,泉州不时有人来,看看五娘井摸摸五娘墩,询问五娘的许多往事。他们开口闭口总叫阿舅阿妗,俨然是女儿的婆家来了亲戚。听了这些,似觉我们女儿的婆家人挺疼爱女儿的,挺尊重娘家人的,我都觉得挺自豪挺光彩的。
  奇怪的是,除了和戏同名的传说外,关于陈三和五娘的传说,包括民间歌谣还有好几个。它们的形成和流传的年代都不相上下。如传说《益春嫁官塘》、《诡娶五娘》、《陈三殉情》、《五娘殉情》,又如歌谣《井底养羊肝》。我们当年在普查搜集整理潮州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时,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但大部分在田野调查时,都能在农村尤其在边远山区的中老年人中采集到口述。可是上述几个传说,能完整地给你口述的没有几个人,且都是七老八十。当时我们高兴地说:若再慢几年,口述者都走了再也就没有人传承了。关于陈三和五娘的许多传说,应是同一个母题的变异文。就像同母所生的几个孩子,再坏也是自己的孩子,但这几个传说、歌谣却少见潮人喜欢它们,故也就少见潮人交口流传了,更别说让剧作家改编成戏或别的什么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其轻其重的现象呢?这是值得细细考究的。
  我是这样发现《益春嫁官塘》的。我到官塘镇给业余作者讲民间文学的普查搜集和整理。课间,有位老作者给我说了一段陈三五娘鲜为人知的传说。当年陈三、娘婢寅夜逃出黄府。三人商量决定,过湘子桥走官塘下澄海,再转海路回泉州。益春一路既要搀扶五娘又要伺候陈三,走了好几个时辰才上了官塘的婆姐岭。益春渐感体力不支。到了岭顶已经再也没有力气了。陈三不但没有拉她一把,还嫌她累赘,怕被黄府追上,竟抛下益春,只顾搀着五娘逃命而去。可怜的益春在半山进不能退不得,只好挨到天亮再慢慢下山,又饥又渴昏倒在一间破猪牢旁边。后来经好心人缀合才嫁与当地人为妻。我问老作者是民间传说还是民间故事。因为民间传说是特定背景、特定人、物、事及动物的口头故事;而民间故事则是虚构的口头故事。他没正面回复我,只说他所在村子听说就是益春的后裔繁衍而成的。我知道这就不是老作者虚构的。经商议,就先暂名为《益春嫁官塘》并请他把传说整理出来,这是同一母题的异文,很有研究价值的。不久,我们又收到一首民间歌谣,名曰:《井底养羊肝》。分二节共八句:井底养羊肝(鱼名),井面开花是牡丹,陈三五娘相伴走,放掉益春在半山。井底养胡溜,井面开花是石榴;陈三五娘相伴走,放掉益春在半洲。我高兴极了,因为有了它,进一步印证了《益春嫁官塘》的可信性。可是直到我们的潮州民间故事资料本出来了,还不见他的稿子。我曾打电话穷追猛打,他不得不说实话,《陈三五娘》是潮州人祖传的玉花瓶,把它砸杂碎于心不忍,还要被人骂一辈子。
  还有一个传说《诡娶五娘》里面的陈三就更丑陋了。陈三从泉州护送嫂嫂到在广州做大官的哥哥那里去。车临府城,陈三问驿官:潮州可有美女?驿官说:潮州美女比元宵花灯还美,比元宵花灯还多。说得陈三心猿意马。进了东门,陈三哥哥的朋友潮州郡守前来迎接并再三挽留,陈三也央嫂嫂暂住数天,嫂嫂不扫陈三兴,只好肯首答应。
  陈三终日四处穿梭。一天转到葫芦山后一处叫"蔚园"的地方,只见围墙之内,朱户绣楼亭台水榭奇花异草荔枝挂果。陈三蹬足翘首,便见绣楼窗下端坐一绝色佳丽,陈三艳羡不已,久久不愿离去。回来后,即请郡守师爷做媒,师爷告诉他,那女子是黄九公的五女叫五娘,已与西街(今之下西平路)武生林大閟订了亲,要不就娶六娘吧。陈三不依,师爷只好给他出了个坏主意,并要他先聘下六娘。翌日,陈三上黄府聘了六娘。才出门,随放出风声:陈三已与五娘订了亲。林大閟闻知,请媒人前去打探。黄九公的答复让他放了心。陈三送嫂嫂上广州回来后,择吉日迎娶,还请郡守主婚,并再次放出风声,说指日就要迎娶五娘。林大閟听急了,又托亲友诘问黄九公。黄九公被问火了,说:我府城堂堂员外,哪有这般失礼,乱伦,陈三聘的是六女,主婚乃堂上府尊。问名卜吉婚贴具在,可不是儿戏之事。林大閟虽被呵斥,倒也吃下了定心丸。是日,陈三花轿接了六娘。一面令随轿民壮乡勇出街扬言:陈三已迎娶了五娘;一面又买通林家亲丁,上门怂恿林大閟从速拦轿抢亲。林大閟再也按捺不住了,旋即带了几个家丁抢了花轿抬回林家,林大閟掀开轿帘,揭下红巾,却原来是六娘!公堂上郡守趁势判了个将错就错,林大閟哑巴吃了黄莲,陈三却诡计夺得美五娘。
  这个传说几个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故事性极强,讲古、编戏唱歌册都是上料,可就是古未曾听,戏未曾看歌册也未曾唱。要不是《诡娶五娘》传说被清道光年间,凤塘淇园村郑昌时老先生怜悯,把它收进他的著作《韩江闻见录》里面,这个传说至今失传无疑!是怕揭了潮州人的伤疤,伤了潮州娘家人的颜面?细究也是,但还不是主因。在我们潮州民间故事集成资料本里面,还有《五娘殉情》和《陈三殉情》两段民间传说,它们的立意是挺正面挺阳光的,理应让潮州人引以为荣的。
  请看:陈三五娘回到泉州。一天,小姑陪五娘游后花园,两人争说谁家花园大。小姑说,我家花园大,我家花园门宽七尺七。五娘说,我家花园大,我家花园门宽九尺九。小姑说,你家花园门宽九尺九,何用跟我三兄跑。姑嫂各不相让吵闹起来,陈三跑来救火,还责备了五娘。五娘以为陈三变了心,伤心得很。不一会,只听噗通一声响,益春大嚷起来:不好啦,五娘投井自尽啦。陈三赶到时,只见井边只存五娘一双绣花鞋,撕心裂肺大喊一声:五娘,三兄来了。让五娘藏在假山后的益春本只想教五娘试试陈三的心,万万没想到弄假成真,娘婢俩人慌忙跑上前去,想拉住陈三,可惜已经迟了。陈三已跳进井里去了。五娘后悔莫及,悲痛欲绝,也紧随陈三而去……编剧先生若不编新戏,也可浓墨重彩,在潮剧《陈三五娘》结局添上一笔,也可添出一出千古绝唱来,但也没有。
  前两个陈三皆因人格丑陋,乏美可陈,后两个陈三五娘虽可歌可泣,却因误会产生了悲剧,误会是利用人类的软肋酿造的苦酒。故两个陈三五娘的人格也不尽完美,戏的结局也不尽人意。唯独潮剧《陈三五娘》人物既完美,故事也无缺,恰恰表达了潮州人对美好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历尽磨难之后又终能如愿以偿,是个三百六十度的大圆满。这就是潮剧《陈三五娘》深得潮州人所喜爱,历朝盛演不衰的原因。至于其余的民间传说,皆因不合潮州人所追求,剧作家落魄秀才田头巷尾讲古师也就不卖傻力气了,遭到冷落自是理所当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