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禅修问答 帕奥禅师
2016-03-19 | 阅:  转:  |  分享 
  
禪修問答

帕奧禪師主講

尋法比丘譯



1、止禪有多少種類?

答:止禪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每個人都必須要修的,然後第二種是禪修者時常修的就是作為基礎的禪修。至於第一種就是每個人都必須要修的則有四種,第一個就是Mettàbhàvanà,就是慈心觀、第二個就是Buddhànussati,就是佛隨念,就是憶念佛陀的功德,就是佛陀的美德。第三就是Mara?ànussati,就是死隨念、第四是Asubhabhàvanà,就是昨天已經有討論過的不淨觀,在修不淨觀的時候,禪修者必須專注同性屍體的不淨相。而這四種都是每位禪修者都必須修的,所以慈心禪也是每位禪修者都必須修的。



2、請問在禪修時,如何調伏貪欲心及瞋恚心?

答:在昨天的講座裡,已經討論了如何克服貪欲、貪欲心,而今天的講座就是討論如何克服瞋恚心。

在經(Sutta)裡面,佛陀說:「比丘!你們必須培育不淨觀以去除欲欲,就是貪欲」,然後佛陀也說比丘必須培育慈心觀以去除瞋恨。但修行止禪只能夠暫時性的斷除欲欲跟瞋恨,如果你要完全的斷除欲貪跟瞋恨的話,你就必須要能證得第三個聖道跟第三個聖果,那就是阿那含道果。因為只有阿那含道才能夠完全斷除欲欲跟瞋恨。



3、在家居士適合修不淨觀嗎?如果要修不淨觀,他們應該從何下手?

答:在修止的禪法,在我的教禪經驗當中,一般上我是把不淨觀規定為必須修的業處之一。但是一般上我只是在禪修者成功地修白遍到第四禪的話,慈心觀到第三禪的時候,才教禪修者修不淨觀。當他們成功修到白遍第四禪、慈心觀第三禪的時候,再轉修不淨觀的話,他們就會很容易成功。但是如果禪修者想要直接的修不淨觀的話,他們也可以這麼做,只是這麼樣比較不容易成功而已。

在此我想要解釋他為何這麼做,如果你能夠很成功地修白遍到第四禪,在那時候,就會在十方都有很明亮的光產生。而它的光亮的程度,則有視你的定力有多深,如果你的定力很深的話,它就會比較明亮,所以定力越深,光就越明亮,而且能夠照亮十方。通過這種光的助力,你能夠看到外在的屍體,而你所看到的屍體,並不會很容易就不見掉,因為你的定力夠強,所以你能夠把屍體的相維持住。所以當你那麼的專注於屍體的相時,專注它為不淨的時候,你就能夠證得初禪,但是一般上最好是在修安般念到第四禪,或者白遍到第四禪過後,才這麼做。

如果你是直接的修不淨觀的話,你也可能能夠看到不淨相、看到屍體的不淨相,但是它可能會比較容易會消失掉,最後還會不見掉,因為定力不夠強的緣故,所以並不是那麼容易專注於屍體的不淨相,不能夠專注得很久,所以最好是修白遍到第四禪,或者是安般念到第四禪過後,才修不淨觀。



4、輪迴有快慢之分,靜坐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苦,是否也是一種輪迴之相?

答:對不起!我不明白你的問題。



5、問題是他有修智慧禪,就是馬哈希派系的智慧禪,那麼在他修的時候,當他嘗試放鬆全身的時候,頭就會縮緊、收緊,胸又會覺得喘不過氣來,然後也會感覺到身體好像一直往後退,所以他感到害怕,不敢繼續修禪下去。他說他有修了大概三個月,一次他可以坐大概超過半個小時。

答:在《大念處經》裡,教我們必須觀此身裡面的四界,就是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四界或者四大,在四大當中,地大或者地界,就是硬、粗、重、軟、滑、輕,然後水大是流跟粘、火大是熱跟冷、風大是推跟支持,所以一共有十二種素質。

這種教法是跟據巴利聖典的教法,所以佛陀教我們應該修行四界分別觀,觀四界,而不是只是修其中一個而已,如果你只是修其中一界,你就會惹來麻煩,就會有問題產生。比如剛才禪師舉一個例子,為什麼眼鏡會動?在他推的時候,為什麼會動?那是因為有推的力量;同樣的腹部會上下,怎麼會上下呢?那也是因為推動的力量。所以如果你只是專注在其中一個相,在此是指推,那麼如果你這麼專注很多天、很多個月的話,那就會有問題產生,但是如果你是很有系統的修四大,那麼這問題就會自動消失。

禪師說你會感到喘不過氣來,那是因為你的身體繃緊了,那是因為在你的身體裡面的粘性跟硬性太過強了。如果你不斷的專注在推的相,這樣子專注了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的話,粘跟硬也都會變得很強,而且會變得太過強。當粘跟硬太過強的時候,你應該專注在與跟它們相對的相,比如說當硬太過強的時候,你應該專注在軟;當粘太強的時候,你應該專注在流,就是流動。



6、如果有一天我們遇到如佛陀身如刀割的魔考時,我們應該把心安住在那裡而不使怒心生起,而又能保持正念?

答:在那時候,如果你能夠證得慈心禪的安止定的話,你就能夠很容易的保持正念,但是如果你不能夠證得慈心禪的話,那麼就會很難的了。



7、成佛道是不是一定要經過此魔考呢?

答:這是必要的。舉一個例子,就是Uttarà,Uttarà是一位優婆夷,她是一位須陀洹聖者,而且是精通慈心禪的。有一天,她被Sirimà一位高級的妓女,用很熱的油淋到她全身的時候,她就在那一該很迅速的進入慈心禪那裡面。由於那慈心禪那的力量,那淋到她身上的熱油,就變成好像是檀香木一樣,就是說不能夠傷害到她。

同樣的Samavati王后跟她的五百位侍女,也因為能夠進入慈心禪,當她們的國王KingUdena用劍射她們的時候,她們進入慈心禪,所以劍就不能夠射進她們,所以劍不能夠射穿她們,是因為她們的慈心禪那的力量。



8、在家居士是否能夠毫沒有危難地修不淨觀,因為他們可能有妻子或者丈夫。

答:如果你要證悟涅槃的話,你必須要修不淨觀,在這麼修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危險的。

關於不淨觀,一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屬於止禪的不淨觀、另一種則是屬於觀禪的不淨觀,至於屬於止禪的不淨觀,則又可以再分為幾種。第一種是你是取屍體的不淨相來修不淨觀;第二種是取三十二身分的不淨相來修不淨觀;第三種則是你可以取在身體裡面的蟲的不淨相來修不淨觀。關於觀禪的不淨觀,首先你必須要能夠觀達究竟名、色法,當你能夠這麼做時,你可以再觀究竟名、色法的不淨相,為什麼它們會是不淨的呢?因為它們是跟不淨的法同時生滅的,比如說在色法當中,就有不淨的顏色、可厭的聲音等等。



9、在修學出入息觀,專注呼吸時,頭部、頸項、牙齒及肩膀會越來越硬、越來越緊,而且頭部會越來越重,可是我並沒有觀硬或觀頭部,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在你修安般念的時候,如果你太過專注於推動,而推動是屬於風大的,那麼就會有這種問題產生。然後硬與重是屬於地大的相,當你專注在屬於風大的推動時,而不是在專注在你的呼吸,所以你是專注在呼吸裡面的推動;那麼硬就會變得越來越強。

有時候當你的呼吸不明顯時,可能你會刻意的想要弄它、弄到你的呼吸比較明顯,所以你就會比較用力的呼吸。在你這麼做的時候,推動也會變得比較明顯,所以也同樣的當推動明顯的時候,硬與重也會變得明顯,所以就會有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說有些人會並不是專注在鼻孔邊緣那邊,或者是人中上面、人中那邊的呼吸,而是專注在鼻孔裡邊的呼吸。當他專注在鼻孔裡邊的呼吸時,推動就會變得很明顯,然後當推動一變得強的時候,很自然的推動、硬與重也就會產生,所以也就會產生問題。還有另外一個情形是有些人在修禪的時候,會把上排跟下排的牙齒,咬得碰在一起,當上、下排的牙齒碰在一起的時候,硬的特相也會比較容易的產生。

你應該專注在人中那一帶的呼吸,然後你的呼吸必須要輕鬆的、緩慢的,不要刻意把息弄得明顯,自然的呼吸是比較好的。而當你的呼吸變得微細的時候,你必須擁有非常強的正念,所以你不要刻意弄到呼吸變得明顯,只是很有正念地專注在微細的呼吸,當你這樣專注的時候,硬與粗等相也就會消失。

不要讓到上、下排的牙齒碰在一起,稍微有一點距離是比較好的,但是在你這麼做的時候,你的嘴唇必須閉起來,也就是你的嘴唇閉起來,但是上、下排的牙齒是稍微分開的。而當你這麼把嘴唇閉起來的時候,也不要閉得太緊,輕鬆自然就好。



10、昨天禪師說對治硬的感覺,可以觀軟,那麼觀軟的步驟是什麼?如果我正在修出入息,觀軟不是便要去修學觀禪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答:四界分別觀是另一種禪修業處,如果你要修的話,開始是說你要修觀軟的話,你應該用你的舌頭,輕輕的抵觸你的下唇。在於將抵觸你的下唇的時候,你去感覺那一帶的軟,當你能夠感覺軟的時候,你就專注在軟,專注在軟的感覺上。

那麼在你如此專注之下,軟的感覺就會變得越來越明顯,當它變得很明顯的時候,你就應該觀全身的軟,你應該能夠觀到全身都軟得好像爛泥一般,或者軟得好像棉花團一般。當你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再轉回去修安般念,那時候你就應該能夠克服硬的感覺。

但是要看到軟或者是全身軟,也是不容易的,如果你是在一位良好的導師的指導之下,轉修四界分別觀,你可能能夠克服硬的問題。當你成功的修行了四界分別觀,然後再轉回去修安般念的話,你也會比較容易成功。

如果你想要知道詳細的教法,關於四界分別觀的教法,你應該去找一本書來讀,那是我的書,名字叫做「MindfulnessofBreathingandFourElementsMeditation」。這本書你可以在Wave那邊找得到,Wave是在吉隆坡的一個組織。



11、我精神上經常很緊張,什麼事情都想快快完成,做不完的事情牽掛得很,禪師!在生活上怎樣放鬆自己?

答:如果你要放鬆自己的話,你應該時常都……。



12、可否請禪師解說剎那定與禪定的不同?(在這裡我猜想你所指的禪定是禪那?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答:剎那定就是指那種剎那、剎那間的定;禪那則是指安止定。一般上安止定所取的目標是禪相,比如在安般念裡面、在修安般念時,禪那所取的對像、目標,就是安般的似相。安般念時,如果你能夠專注在呼吸上五分鐘、十分鐘等等,在那個時候你所擁有的定力就是剎那定;當你擁有禪相的時候,而你又能夠專注在禪相上五分鐘、十分鐘等等,你那時候所擁有的定力也叫做剎那定。

你禪那所取的目標是似相,如果你能夠專注在似相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或者更久,而且是持續不斷的話,那在那個時候,你就可能已經證入了安止定,也就是說你已經證得了禪那。

你能夠觀到究竟名、色法,以及它們的因的時候,你可以觀它們為無常、苦、無我,在那時候,你的觀智所起的目標,就是名、色法以及它們的因,是很迅速的生滅的。在那時候,你如果觀究竟名、色法及因為無常、苦、無我的話,你的定力也能夠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就是能夠持續很久的時間專注於無常,或者是你很持久的專注於它的苦相,或者是無我相,在那時候你所擁有的定力也被稱為剎那定。所以剎那定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止禪的剎那定,另一種則是觀禪的剎那定。



13、請問禪師如何修光明想以對治昏沉?

答:如果要修光明想來對治昏沉的話,這種方法一般上是針對那些已經修白遍修到第四禪、或者是已經修光明遍到第四禪、或者是已經修火遍到第四禪的人。如果你能夠專注在遍處的似相上,那麼很明亮的光就會產生,比如說你能夠進入光遍禪裡面一個小時的話,在那一整個小時裡面都有很明亮的光,在你身體四周圍產生,所以你可以借用這種光來克服昏沉跟睡眠。

大目犍連尊者在從舍利弗尊者之處,聽了一段很短的偈之後,就證得了須陀洹道果,也就在那一天,他們也就是指舍利弗尊者跟大目犍連尊者,都成了善來比丘。當大目犍連尊者成為比丘之後,他就去到摩竭陀國,巴利文JivaPagada的國裡面的一個村子那邊,然後他很努力的修習觀禪。在修的時候,他只是以坐的姿勢跟走的姿勢禪修而已,所以他這樣精進的禪修了七天,在第七天的時候,他感到有一些昏沉,也就在那一天,佛陀就去到那邊,教他七種方法以克服昏沉。而在這七種方法當中,其中之一就是修光明想。

在那個時候,大目犍連尊者已經是精通於十種遍處及八定的,在他還沒有覺悟之前,他已經從整個印度裡面的外道,他向他們學習十遍以及八定,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他在過去世裡面,在很多過去世裡面,他都有修十遍以及八定,以便能夠成為上首弟子。所以在他證得須陀洹道果的時候,他已經具備八定的。



14、禪修的業處有那麼多種,我們怎麼能夠知道那一種業處是最適合我們修行呢?是最適合親近我們自己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力以及性格,是否我們必須嘗試修行許多種的禪修業處之後,才能夠知道那一種是最適合我們的?

答:在止禪方面,有四十種業處;在觀禪方面,則只有兩種業處,即色業處及名業處。關於四十種止禪,雖然我們不懂哪一個是最適合我們的,但是你可以試試對每一種業處,你都最少修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然後這樣修過後,你才選擇是哪一個最適合你的。

根據我的教禪經驗,有一些禪修者,適合於修安般念,然而有一些禪修者,則適合修四大分別觀。如果他們能夠成功的修行安般念或四大分別觀或者四界分別觀的話,然後再轉修其他業處,那就會很好。因為當他們這麼修的時候,他們能夠很容易的成就其他業處。所以你應該自己去選,你覺得你喜歡那一種業處,因為我們是不能夠知道那一個業處是最適合你的,因為我們不能夠看到別人過去的因緣。

甚至舍利弗尊者也辦不到這一點。因為有兩種智慧,第一種是知道人的潛在能力的智慧;第二種是能夠知道別人五根成熟程度的智慧,而這兩種智慧只有佛陀才擁有,我們是沒有的,所以我們不能夠判斷那一種業處是最適合你的。



15、如何分別光明遍及安般念之禪相?

答:安般念跟光明遍是不同的,如果你是在修安般念的話,你應該只是專注於入息與出息。再者,光與禪相這兩者是不同的,光是由有定力的心產生的,尤其是當心是擁有定力的話,它與定力同時產生的話,那種心也是能夠產生光的。

關於安般念的禪相,一般上那個禪相必須要出現在鼻孔周圍,或者是人中那一帶,雖然它的形狀會有很多種,有些圓的,有些長形的,但是那都不用緊。對於初學者,一般上它開始是灰色的,但也可能是其他顏色,當他定力比較深的時候,那禪相一般上會變得白得好像棉花一樣。在那時候,我們就叫它作為取相,而禪相必須要跟呼吸結合,如果呼吸是一回事,出入息也是一回事,禪相又是另一回事的話,那麼它們就沒有什麼大作用。

所以禪相跟呼吸必須要結合為一,而當它們如此結合的時候,你應該把心專注在禪相上,而當你能夠這麼專注的時候,而定力又加強的時候,你的禪相就會變得透明,透明得好像晨星一般。在那時候,那個禪相就稱為似相,而如果你還能夠這樣來觀,專注在似相,觀到你能夠好像整個人都投入於似相當中,那麼在那個時候,也會產生很強的光,所以禪相是一回事,光則是另一回事。



16、禪相是否一定要達到似相才能入定?定力於禪修有什麼好處?

答:如果沒有擁有似相的話,你是不能夠證得更高、更深的定力的,而沒有足夠強的定力,是不能夠看到究竟色法的。為什麼呢?佛陀在《相應部》裡說:「諸比丘!你必須培育定力,如果你擁有足夠的定力的話,你就能夠如實知見究竟色法,你就能夠如實知見究竟名、色法,你也能夠如實知見四聖諦」,所以沒有定力的話,是不能夠見到究竟名、色法的。

跟據《阿毗達磨論》,究竟色法是一成組的出現,它們出現為色聚,是一種微小粒子,這種微小粒子是比原子還要小的。如果不能夠見到色聚或者微小粒子的話,那就不可能看到究竟色法。但如果你能夠看到色聚的話,你必須更進一步的去分析色聚裡面的究竟色法,在每一粒色聚裡面最少都有八種的究竟色法。第一種是地大,至於它的特相就是硬、粗、重、軟、滑、輕;第二個是水大,它的特相是流動與粘;第三個是火大,它的特相是熱與冷;第四個是風大,它的特相是推動與支持。

然後還有的是顏色、香、味、食素或者是營養素,所以在每一粒色聚裡最少都會有這八種色法。所以你如果不能夠看到色聚,也就不能夠分析色聚的話,你是不能夠看到究竟色法的。如果不能夠看到究竟色法的話,那麼就不可能證得更高的層次。所以為了看到這些你就必須擁有足夠的定力。如果沒有定力的話,就不能夠如實的知見究竟色法。同樣的對於究竟名法跟緣起支也是如此。



17、任何一個禪修者在修禪的時候,都會想要快快的看到禪相,如此這種禪修者在修禪的時候,是懷有動機的?

答:你這種動機也是屬於一種執作,在巴利文它可以叫作nikanti(欲求),就是欲,而這種欲也是屬於一種障礙,就是一種蓋。它是會障阻礙修定的,所以你不應該擁有這種欲念,你在修禪的時候,應該只是專注於你的禪修業處就好了。



18、那些在Pa-Auk的meichi(出家戒尼),她們的生活如何?

答:在帕奧Pa-Auk的戒尼(meichi美琪),她們必須要持十戒,就是說也包括金錢是不可以持的。(美琪meichi是在泰國對戒尼的稱呼)



19、慈悲觀是否能達到四禪?一般書籍是述說達到三禪,捨心強者能做到嗎?

答:如果只是修慈心觀或悲心觀的話,那是不可能證得第四禪的,但如果他能夠修慈心觀到第三禪,然後修悲心觀到第三禪,然後再修喜心觀到第三禪,然後再修捨心觀,他就能夠證得第四禪。

在慈心觀、悲心觀與喜心觀裡面,它所擁有的受是屬於悅受,就是說心的樂受,而捨受只能夠在第四禪才出現。瑜伽師說修慈心觀,慈、悲、喜是不可能證得第四禪的。



20、請禪師詳細的解釋修止禪如何幫助清淨我們的心?然後它又何如能夠幫到我們克服五蓋?

答:假如你能夠像之前所說一般來修習安般念的話,而且又能夠證得似相的話,那時候你應該只是專注於似相,如果你能夠很好的專注於似相的話,你的心就會整個投入於似相當中,然後你就可能證得安止定。

如果你能夠這樣持續專注的修,持續的專注在似相的話,你的專注力,不動搖的專注力就可能能夠維持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等等。在那時候,在那段期間裡面,就不可能有五蓋,五蓋就不可能產生了,因為你的定力能夠持續不斷的專注於似相,所以在那時候,你是已經遠離五蓋了。



21、今生未曾修過不淨觀,如果常能見到白骨相,要如何引發它的作用來對治欲貪的現狀?

答:他應該專注在白骨相。如果他能夠很好的專注在白骨相,當定力加深的時候,他就會證得初禪。在此你再專注白骨相的時候,你必須觀它為可厭的,就是說你在修不淨觀,觀白骨的可厭,如果你能夠這樣很好的專注的話,你就能夠證得初禪。而當你證得初禪的時候,你已經克服了五蓋,那麼你的欲欲、欲貪也都包括在五蓋裡面。

但是如果你是專注白骨相的白的話,那麼你也是可以修另一種業處,就是白遍,而如果你是很有系統的修白遍的話,你就能夠證得第四禪。當你證得第四禪的時候,你也同樣的已經克服五蓋了。

















8



7







献花(0)
+1
(本文系alwayless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