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想要一个苹果,而你给了我一车梨……(一组高水平高中作文)

 冰欣书屋 2016-03-19

【写作要求】

        2016年2月22日,山东济南众多市民来到大明湖畔,集体将从商贩处订购的鲤鱼和鲫鱼倾倒在湖中放生。但刚放生后,就有游客带着长竿渔网,捕捞刚放生的鱼儿。有网友认为“鱼捞了一兜,文明碎了一地”,也有人觉得放生造成生态不平衡。你怎么看?

                                                                                           (命题:刘学瑶)



【作文选优】


善与恶

424班  孙诗媛


        每个人大概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好心的小男孩看见欲破茧而出的蝴蝶挣扎得痛苦,便心怀善意地拿剪刀帮蝴蝶剪开了茧,可蝴蝶却因为他的善心而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孱弱的翅膀因此而不能支撑它再翩翩起舞。

        故事里的小男孩纯真而善良,却成为了杀害蝴蝶的罪魁祸首,未免有种好心却办了坏事的无奈与失落。大明湖放生鱼儿的市民或许是为了让这些可怜的小鱼回归自己的家园自由邀游,但他们又可曾想过,一次性放生这么多鱼会让生态系统无法供给生活所需的养料与食物从而饿死更多的小鱼呢?

        善心固然没错,这个世界需要善,需要乐于助人、爱护动物的拥有着善心的人。在太多时候,你向他人传递的善意可能于他而言,是雪中的那一盆炭,烈日下的一把伞,带给他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动力。但有些时候,你自以为是的善意也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悲惨结局。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播放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小男孩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卧病在床,小男孩肩负起生活和照顾祖母的重任,显得勇敢有担当。新闻一经播出,各方捐助纷然而至,小男孩一下子从穷困孩子变成了一个“暴发户”,这样的心理落差并不是一个心智不够坚毅的小男孩能够承受得起的。故事的结局让人伤感,男孩离开乡村去往城市过起了“纨绔”生活,捐款用完后没有一技之长而被社会遗弃。善没有帮助他,反而害了他。

        话说回来,我们口中所说的“善”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是不计回报的付出来获取道德式的自我感动?抑或是不管前因后果就火急火燎地把自己剖开奉献出全部赤胆忠心?迫不及待地发光发热到底是温暖了别人还是反而使别人被灼伤?

        我想,善如果有温度,一定不是灼人得烫手,而是温润的,有“润物细无声”的清凉。正如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以已度人,不拿自以不是的善意“绑架”别人,就是莫大的善意和慈悲了吧。

        我懂你想让蝴蝶飞舞,小鱼邀游这些殷切的希望,但希望你也要懂得万物生长覆灭皆有定时的自然法则。此时此刻,袖手旁观这样的冷漠的词可能恰恰是你能给予他们最大的善了吧。

        善与恶本就为一体,正如上坡与下坡本就是同一条路,行善与行恶也可以相互转化,只希望你找对方向,不要让行善变成了作恶 。

(指导老师:刘学瑶)



得非所愿


428班 卓为



        网上有句话很火:我想要一个苹果,而你给了我一车梨;别人说我不懂回报,可我想要的只是一个苹果而已。

        2月22日,山东济南市的市民在大明湖放生了超万斤的鱼,但随即便有游客带着长竿渔网捕捞。不知那些花了大价钱从商贩手里买鱼的市民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怒发冲冠火冒三丈?或是遗憾叹惜,感叹“中国人的文明素质何在”?而我觉得,那些捞鱼游客做法固然有些不对,可真正引起这件事的,还是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市民。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市民们是出自好心,可好心却没办好事。或许他们的初衷是为了给鱼儿一条生路,让它们重返大自然,可不知他们是否曾听见鱼儿内心的声音:你们别再给我塞梨了啊!我想要的只是一个苹果啊!被打捞,出售,诞生,又打捞……如果我是一只鱼,我想我宁愿被打捞,出售,吃掉,至少还能经人填个肚子。

        再者,放生也并不见得有多少好处。曾经清澈的河湖逐渐变得浑浊,各种工业、生活废水肆无忌惮地污染着纯洁,垃圾被随手扔进水中,沉入湖底或漂在表层,试问哪条鱼愿意生存在这样的环境?所以如果我是鱼我宁愿被吃掉。再加上会造成生态不平衡、浪费钱、引发矛盾等等,除了能博个善名,我还真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有心思在这折腾,还不如去跳广场舞锻炼锻炼身体。

        鱼一辈子都生活在水里,眼泪也流在水里,没有能看到。它们的眼泪换不回曾经干净的湖水,没人听到它内心的呼唤,也没人给它那个它想要的苹果。若是市民真是为了鱼好,那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保护、改善环境上。不必花费钱财,不必组织活动,只需人人自觉,不污染水源,给鱼儿们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远比放生来得更有意义。

        生活中的我们也常犯这样的错误,虽然是好心,却不曾想过:你为别人付出、做的一切,是不是别人想要的?若你给一个想要苹果的人塞了满手的梨,你又怎么指望别人感恩戴德地感谢你?得非所愿,那得到的东西也就一文不值,正如济南市民们买鱼放生的举动一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指导老师:刘松)


德与得


424班  曾 婷


         2月22日,山东省济南众多市民自发来到大明湖,集体放生鱼儿,这本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然而,事件的后续让所有公民都沉默:鱼儿刚被放生,游客就蜂拥而上,纷纷对准湖面开始捕捞。随着一箱条条的鱼儿上钩背篓逐渐地被背装满。他们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显然收获颇丰——

        真的如此吗?

        在背篓中鱼儿发出啪啪的拍打声,可在我看来,这并不代表着丰收,反而是一种更珍贵的东西的失去——是德。在这场捕捞中我看到的是被捕捞的善意,被践踏的真心,以及被丢弃的德。

        那一年,郑州菜农韩红刚看着卖不出去的萝卜,做出了一个决定:与其让萝卜烂在地里,不如免费让市民免费拨萝卜。

        于是市民像蝗虫一般涌来,把韩红刚种的六十多万斤萝卜哄抢一空,还把他套种的红薯也偷去了三四万斤,然而还有收到消息的市民不断涌来,面对空空的菜地他们埋怨着,失落着。

        狼籍的菜园,裸露的土地,那是被践踏了的善意。脱口而出的埋怨和指责,那是被丢弃的德,谁来为这些买单?谁愿意为这些买单?乃至——谁能为这些买单呢?

        诸如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被'碰瓷'的好心路人,被负债的'扬州诚信哥',被一抢而空的自助报纸摊……面对这些,我们该如何选择?是失望于冰冷的事实而随波逐流,还是严谨自律,不贪小利?

        2014年2月17日上午,一辆满载鸡蛋的小型货车由于转弯过急,车箱的周转箱挣脱了绳子的束缚,一股脑倒在郑州市区的马路上,跌落的鸡蛋碎了一地,路过此地的张南南见状赶紧上前帮车主捡鸡蛋,正在附近的环卫工也一起来帮忙,看到大家忙不过来,身为义工的张南南又给义工组织打电话,并在网上发出帮忙捡鸡蛋的救助信息,许多人看到信息后前去帮忙,一个小时后,没有摔破的鸡蛋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全部装箱上了车。

        这个例子已经足够有力,面对事实,我们可以告别哄抢,拒绝贪利,重拾善良,更有机会让自己感到骄傲自豪。

        德与得,一些人选择蝇头小利,践踏善意,最后丢了德行;德与得,我们可以选择呵护他人的善意,付出自己的善意,成为有德的自己。

 (指导老师:刘学瑶)


前人松网,后人收网


413班 张诗雅

 


         2月22日,一场浩大的“鱼群放生”活动在山东举行。不料刚刚松开的渔具,却被游客紧跟其后拉紧了渔钩,收紧了渔网。“松网”和“收网”的画面造就了戏剧性的反差,让整场事件犹如披上了一层讽刺漫画的色彩。人们不禁嗟叹——奈何松网之余,还会有这么多人于此见机收紧肚兜?反差的稽举,省人深思。

        人类,本是鱼生命的主宰者,山东市民愿意不惜金钱放鱼归生,这本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他们体现了人们从“生命主宰“到“生命尊重”之思想和境界的改变。若将此理解为一种具有生命关怀、慈悲情结的行动,那么在其背后游客的“收网”之为,就犹如光明背影里暗暗狭小的“窃举”。所谓“窃”,是因为他们出场的是一席并不和谐的角色。而一切终成为了一场变了味的社会戏剧,又或是一场“前开后紧”徒劳无功的笑话。渔网和鱼兜,窃走的也不再只是几条鱼的利益,真正窃走的是这场事件本应赞扬的“生命情怀”,窃走的是人们刚刚协力松网的努力。哪怕松网之后,鱼类终究会逃不了入网的命运,但这种在前人栽树后,立即乘凉的行为,其获得的目的不免让人唏嘘,不忍拆穿,也不想再道其风凉。

        从事情看社会,我只能默默感叹这种“前人松网,后人收网”的现象却并不新鲜。就从中国目前的环保治理来看,多现这种没有效果的徒劳。“边治理边污染,边污染边治理”,这已经不再回到生态系统健康的负反馈,而变成一种生态污染的恶性循环。追其原因,多是这种上捡下漏的现状造成的。“前者环保,后者污染,前者环保,后者紧跟破坏。”当前继的环保宣传还层层出新时,后赴的涂鸦破坏就接踵而至。尴尬的环保部门独撑一头,专家学者开始各种治污调研,而底下的重污部门仍然遍地生烟。  

        穹底之下的雾霾,是一个大社会各种大群体共呼吸的结果,而“放鱼者”和“游客”反映的正是大社会中的两类群体。当文明向前进时,而似乎总有一些力量在拔河去均衡它。然而,一个民族不是怕没有努力,而是最怕努力徒劳无功,而无功的原因,停滞的阻挡者,正是那些背对文明发展的“收网者”。在国人奋起之时,却总有一些人成为让人哀叹、无知狭隘的收网人。而一个民族的素质,关键是去看这个民族的人民,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价值取向。当“收网”成为一群人的普遍认同的,成为一类群体的价值风气的时候,事件便应该不是几句国人的茶后笑谈了。我又想起鲁迅的笔下的侩民,无知的,令人哀叹,无有羞耻之心的,令人愤怒,冷漠的,让人心寒。而鲁迅的笔杆是要唤醒当时在社会怪圈里昏了头的中国人,因为最怕的也不是出现收网者这样的人,事实上我们总无法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而最怕的是文明前继的力量为寡,社会的洪流是为众向后的。可悲地,是你面对一大群收网者,而他们还乐于自我的价值追求,面对自我的行为,却丝毫未有羞愧和尴尬。真正地,怕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数量,更怕他们所构成的社会趋势和动向!

        又想起曾经报道的在一高速公路上货车滞留,遭村民哄抢的新闻。很多人的素质大概就在几种事情中可见一斑了。又想起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时,巴黎人民排队发放救济物时,无一人哄抢、有序互助的景象,这件事便愈发引起我们反省“游客”的捕鱼行为,更反省我们自身在这几场事件中暴露的问题。捕鱼只是小举的反映,却是素质的体现,文明的渗透,社会现象的缩影。

        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路上,或许总有“放鱼者”和“收鱼者”,但一个池子如果总避免不了既通水又放水,那么我们只能保证进水的速度和力量,去逼另一个口子相对的干涸。于每一个人,我们能做的是撒网的“前人”,而不是借机“乘凉”的后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上砥砥前行!

(指导老师:李晶)

(作者均为湖南省常德市一中学生 |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