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卢话】齐鲁医林人物—内科名家卢尚岭

 369蓝田书院 2016-03-20


小 e 说:




⊙作者:丁元庆,曹志群

编辑:精诚君



卢尚岭(1939~),男,山东单县人。196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内科学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心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名老中医。







卢尚岭教授根据气机升降出入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生理活动之基本形式的理论,率先提出了“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病机的关键,调理气机是治疗中风病的根本大法。”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有风、火、痰、瘀、滞、虚等见解,但痰、火、瘀、滞等均由气机升降逆乱、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所致,故“气机升降逆乱是本,痰、火、瘀、滞是标”。又认为中焦通上连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调理气机必以调畅中焦为首务,这一学术观点已为学术界普遍接受。据多年之临证经验,根据枳实辛苦入脾胃大肠经,能升清降浊;大黄色黄气香,长于入中焦、畅利脾气等特点,认为枳实(壳)、大黄是调理气机的首选药物。自拟调气熄风饮,以大黄、瓜蒌、枳实为主药,对急性中风病投之得当,常收“气得上下,五脏安定”,痰、火、瘀、滞迅速消散之效。


冠心病主病在气,有虚实之分,而以气虚为本,且贯穿于病程之始终。气虚涉及脾心肺肾诸脏,终致元气亏虚。元气既虚,变证多端,其中尤以元气不足,阴火内盛,以致心不主令为常见,一则神不安舍、烦躁不宁,一则血脉失于主宰,脉络瘀阻。气虚推动无力,则血瘀、痰阻、寒凝、腑气不畅等常随之而至,构成“虚中夹实、以虚为本”的病机特点。治以补益元气、活血通络、养心安神为大法,自拟益心汤为主治之方,疗效甚佳。已研制成益心口服液,于1992年获卫生部新药证书。


补心气善用麦冬。麦冬甘寒,养阴生津,兼补心肺脾胃之气,具有滋而不腻、补而不滞之特点。凡胸痹心痛诸病证,心气亏虚或心肺气虚,不能主血脉、帅血行,以致心脉瘀阻,血瘀水停,小便短少,肢体肿胀,脘腹胀满,即各种心脏病之心力衰竭,无论苔腻与否,皆必重用麦冬为主药,一般每剂30~60g,重则可达90g,配伍人参、黄芪、桂枝、石菖蒲、葶苈子、车前子、王不留行等,益气化瘀行水。


曾主持“益心口服液治疗真心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3年获山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全国中风病科研协作组“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中医内科临证备要》、《中风病的防治与康复》等著作。撰写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如《中风病机初探》、《试谈气机逆乱致中》等,发表后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


[附]  经验方


1 调气熄风饮(原名大黄瓜蒌汤)

组成:生大黄9g,全瓜蒌30g,枳实30g,胆南星9g,土鳖虫12g。水煎服,日1剂。

功效:调畅气机,通腑泻热。

主治:中风病痰热腑实证。


2 加减温胆汤

组成:枳壳(实)30g,半夏12g,陈皮12g,茯苓30g,竹茹12g,石菖蒲30g,郁金20g,远志12g,蜈蚣5条。水煎服,日1剂。

功效:理气化痰,消瘀通络。

主治:气机失调,痰瘀互阻诸证,中风病痰瘀痹阻证尤为适宜。


3 益心汤

组成:人参12g,麦冬30g,五味子9g,当归、知母、石菖蒲各12g。水煎服,日1剂。

功效:大补元气,活血通络,除烦安神。

主治:心肺气虚证,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肺心病、风心病等属元气亏虚者。


4 心衰方

组成:麦冬60g,王不留行12g,葶苈子30~60g,桂枝9g(或用熟附子9~12g)。水煎服,日1剂。

功效:益气化瘀利水。

主治: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之心力衰竭,证属心气亏虚、水瘀停积者。



版权声明: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