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治炭疽叶枯病 哪种农药效果好

 昵称30807986 2016-03-20

为了探讨不同杀菌剂对早熟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专家王冰、王彩霞、史祥鹏、张振芳、李保华等,进行了严格的试验,采用室外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了6种内吸药剂的治疗效果和8种保护药剂的保护效果,初步得出了防治炭疽叶枯病的有效药剂。

   内吸性药剂的测试效果

   供试验的6种内吸治疗药剂为:吡唑醚菌酯、咪鲜胺、烯酰吗啉、戊唑醇、氟硅唑、甲基硫菌灵。

   防止病斑形成:病菌接种后第24小时和第72小时喷药,接种后7天观测病斑形成情况,观测结果为: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两种药剂能有效抑制侵染病菌形成病斑。两次喷药抑制效果分别为67%和46%。烯酰吗啉、戊唑醇、氟硅唑、甲基硫菌灵对侵入叶片内病原菌没有内吸治疗效果。

   防止病斑扩展:对已经形成的病斑,使用以上药剂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能有效抑制病菌在叶组织内生长扩展,但两次喷药抑制效果仅为67%和46%;烯酰吗啉和吡唑醚菌酯在病菌侵染24小时内对病斑扩展有抑制效果,但72小时后失去抑制病斑扩展的作用,药效期短。氟硅唑、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对病斑没有抑制扩展作用。

   保护性药剂的测试效果

   供试验的8种保护性杀菌剂为:倍量式波尔多液、烯酰·吡唑酯、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咪鲜胺、氢氧化铜。

   保护叶片不受炭疽叶枯病侵染的药效期:8种药剂在喷药当天保护叶片不受侵染效果均达到97%以上。施药第三天,除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外,其他6种药剂效果仍能达80%以上。施药第六天,8种药剂都还有50%以上的保护效果。施药第11天,只有波尔多液、烯酰·吡唑酯、肟菌·戊唑醇保护效果在50%以上。施药第18天,仅剩波尔多液还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药剂试验的结论

   发生炭疽叶枯病后,按理首先应该考虑喷施内吸性药剂来控制病菌蔓延。但炭疽叶枯病潜育期很短,在适宜条件下2天就能发病,绝大多数病斑在第四天显示症状。因此病原菌侵染后,既没有用药的时间,也没有理想的防治药剂。看来,炭疽叶枯病不适合采用在病原菌侵染后内吸治疗的防治措施。只能采取雨前喷药保护或定期喷药保护的措施。雨前喷药需要准确的天气预报,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实施,因此定期喷药保护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苹果炭疽叶枯病主要在小的枝条上越冬,5月中下旬遇雨后开始初侵染,直到9月份仍有大量病菌侵染。

   在所供试验药剂中,波尔多液持效期最长,其次是烯酰·吡唑酯、肟菌·戊唑醇。在实际的病害防治中,从苹果落花后的第20天开始用药保护,直到9月中旬气温明显下降后结束。防治药剂以波尔多液为主,采用波尔多液与吡唑醚菌酯为主要成分的药剂,或与肟菌·戊唑醇等药剂交替使用的策略。


保护性、触杀性、内吸性杀菌剂有何区别

   保护性、触杀性杀菌剂不会进入植物体内,只沉积在作物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效稳定,不易诱发病菌产生抗药性。包括铜制剂(碱式硫酸铜,氢氧化铜)、无机硫杀菌剂(硫磺,石硫合剂)、有机硫杀菌剂(代森锰锌,福美双)、有机砷杀菌剂(退菌特)、芳烃类杀菌剂(五氯硝基苯)、取代苯类杀菌剂(百菌清)、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扑海因,速克灵);内吸性杀菌剂药剂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运转,从而杀死侵入病菌,或影响植物代谢,改变植物对病菌的反应或阻止病害的发生。包括有机磷杀菌剂(乙磷铝)、苯丙咪唑类和托布津类(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咪鲜胺、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苯基酰胺类(甲霜灵)、氨基甲酸酯类(霜霉威,乙霉威)、异恶唑类(恶霉灵)、取代脲类(霜脲氰、霜脲氰锰锌)、其它内吸性杀菌剂(三环唑、多抗霉素杀菌剂烯酰吗啉、烯酰吗啉锰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