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界外科频道 编辑:刘世义 在这一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林强教授主持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学术会议——2016年上海食管疾病诊治论坛。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与以往其他学术会议多聚焦同一领域、同一科室的专家不同,这次会议邀请了包括胸外科、五官科、呼吸科、影像科、营养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等多个学科的沪上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观点,碰撞出食管疾病诊治的暖春。
内镜诊疗早期食管癌,这些你都知道吗? 宛新建教授 早期食管癌目前国内较为公认的定义指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疗的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宛新建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二者疗效相当,5 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原则上,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均适合进行内镜下切除。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精查 普通白光内镜 充血型:黏膜平坦,小片状不规则充血,与整肠黏膜界限不清,质脆,触之易出血,管腔壁蠕动正常。 糜烂型:最常见,约占45%;病变黏膜在充血基础上出现中央轻度凹陷,边界清晰,呈不规则的地图样,有点片状糜烂或浅溃疡。表面覆薄苔,质脆,管腔尚柔软。 斑块型:病变黏膜变白,表面轻度隆起,粗糙不平,呈颗粒样改变,质脆,较大病灶可伴有浅表溃疡。 乳头型:最少见,病变黏膜不规则增厚,呈乳头样,小结节息肉样隆起,直径<1 cm,基底宽,表面充血、糜烂,偶有出血。 此外,另有溃疡型,表现为溃疡基底部坏死组织蚀厚,表面高低不平,易出血。边缘组织有不规则增生,呈虫蚀状或小结节状隆起。 色素内镜 卢戈氏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含大量糖原,遇碘反应呈棕褐色;而糖原被癌细胞或异型细胞消耗殆尽时不染色。根据病变着色深浅、范围及边缘形态,进行指示性活检,可提高高危人群早期鳞癌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但该法不适用于碘过敏、甲亢患者。 图 早期食管癌,结节样隆起区域(Ⅰ型)碘染色不染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利用滤光器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NBI将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和黏膜的细微变化显现出来,同时NBI能够对食管早期病变进行初步的组织学诊断,对病变的靶向活检具有指导意义。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EUS)通过显示肿瘤侵犯食管壁5层结构的深度和范围,周围器官和淋巴结有无转移,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被认为是目前对食管癌TMN术前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为食管癌分型、分期和制定方案提供依据。超声内镜在判断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5%~95%,判断其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41.2%。 图 食管黏膜内癌,A为食管扁平隆起(Ⅱa型),B为EUS下低回声病灶局限于黏膜层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切除治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将黏膜病灶整块或分块切除,用于胃肠道表浅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透明帽吸引法黏膜切除术(EMRC):利用内镜前端安置的透明帽对病变进行吸引,再行圈套切除,对操作技术要求不高,并发症少,目前较为常用。缺点是可切除的病变大小受透明帽限制。 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在应用EMR治疗上消化道點膜层肿瘤时,直径<2 cm的病变可以直接利用emr进行切除,对直径>2="">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在进行黏膜下注射后使用特殊电刀逐渐分离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 , 将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方法。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如何管才有效?
认识危险因素 明确各期管理要点 气道管理是促进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且贯穿围手术期全程,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杨冬教授指出,围手术期进行气道管理可提高肺功能、扩大手术适用人群。如何进行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呢?杨教授分别就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气道管理进行了介绍,且着重介绍了气道管理雾化药物。 用好常用药物 在气道管理常用药物方面,布地奈德是目前唯一经FDA批准的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具有适当的水溶性和受体高亲和力,在气道局部的抗炎作用强。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6~8 mg≈全身泼尼松龙40 mg。全麻手术患者足剂量雾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4 mg,每日2次)能有效控制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减轻气道高反应和水肿,减少痰液分泌,控制肺部并发症,有利于重症患者的转归。此外,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能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对于肺部术后哮喘患者的有效率更高。 通常患者对布地奈德的耐受性较好,大多数不良反应都很轻微,且呈局部性。但该药的不良反应仍须注意,主要包括声嘶、溃疡、咽部疼痛不适、舌部和口腔刺激、口干、咳嗽、口腔念珠菌病,建议患者在每次吸入后漱口,洗脸。 随着医学的发展,团队而不是单个医生的价值越来越得以显现。一个技术精湛、工作高效、配合默契的团队,是挑战高难度手术的基础,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有效保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多学科诊疗模式将为食管疾病的诊治带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