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子曹植为何败给痞子曹丕

 蜀地渔人 2016-03-20


人和书法为书友播报最新行业动态,书法美文,书法资料获取等,打造一个全新、专业的书法平台,为书友服务!

名利面前,大多数人无法保持本心,会用尽一切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鹬蚌相争,最后得利的往往是那些不争的渔翁。这也就应了老子曾经说过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正是一个人不与他人争斗,所以普天之下无人能与他相争。


这是一个智者做人做事的哲学。但十分可惜,两千多年来,懂得这种做人哲学的人少之又少。名利当前,人们经常忘记本心,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大都伤痕遍体、一无所有,有的甚至身败名裂、一命呜呼。


反之,那些与世无争、心态平和之人往往更容易到达人生顶峰。三国时期,曹操欲选择自己的接班人。太子是长子曹玉,但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更

受曹操器重。所以曹操想更换大子。曹丕知道此事之后十分着急,忙向他的亲信大臣贾诩讨教。贾诩说:“希望你有良好的品德修行,做事要像个寒士一样,就兢业业,尽到做儿子的礼数,这样就可以了。”


曹丕经贾诩点化,很快认识到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道理。一次曹操亲征,曹植又为了讨父亲欢心而朗诵歌颂父亲功德的文幸,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而太子曹丕掩面而泣,跪拜不起,一语不言。曹操便问为何如此,曹丕便咬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却要亲自出征,儿子感动但是很担忧父亲身体,因此不知说些什么。”


此言一出,满朝肃然,所有人都感动于太子的孝心和仁义。反之,大家倒觉得曹植只知道凸显个人才华,不如太子本分仁^与孝道背道而驰,难以胜任一国之主。毕竞文幸写得好不能代表品德高尚,不代表可以治理好国家,结果太子依然是曹丕。


曹操去世,曹丕便顺利当上了魏国国君。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与其争不贏,不如不争,曹丕只做太子该做的事情,最后,这场争夺太子之位的战争,以“不争者胜”而告终。

点击推广底图,免费浏览生活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