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儿学堂:告别知识灌输,启动积极心智教育,探索STEM的世界

 长沙7喜 2016-03-20





世界最顶级的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发布最新教育潮流


最近,《自然》杂志发表一系列评论文章,介绍STEM教育理念及其面临的挑战:一种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结合的跨学科融合教育。


在《自然》里一系列评论文章中的「培育21世纪的科学家」(Building the 21st Century Scientist)指出几代人以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仅限于课堂教育为主的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僵硬的记忆和不断的「反刍」复习,而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creative problem solving)、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合作能力(collabration)等软技能(soft skills)却被忽视。


教育学家认为,这一种模式亟需改变。他们提出,应当培养孩子「二十一世纪技能」(twenty-first-century skills),包括创造力creativity),毅力(persistence)和动力(motivation)。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高级教育咨询师Jay Labov说,学习不是记忆,也不是反刍老师教给的二手知识,而是在未加工的信息之间主动思考,探索其中的联系,进行推断,创造新的知识。




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全球学生发展评估报告》中,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苏德中表示,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及同理心等积极心理素养,是支撑日后他们发展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最重要的基础,而心理素养在从非常小的年龄段已可透过积极心智教育开始培养发展。


要使孩子在STEM领域获得成功,成为21世纪引领人类前进步伐的科学家,填鸭式的课堂教育不可行,而是应该让孩子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思路,学会合作。好奇心、积极情绪、创造力、投入度、抗逆力及合作能力,也就是优儿学堂在国内始终致力于推广和发展的核心理念。强大的心理素质才是让孩子在生活的起伏中、学业和事业发展中最有力的推进器。


《自然》社论《一种教育》(An Education)中主张的「积极学习方法」(active learning method)印证了优儿学堂的理念,指明不该让孩子对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积极的方式体验知识,主动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才不会在考试后「过期作废」。




在《Reading, writing and high-energy physics》一文中,介绍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积极学习的例子。


在德国「小科学家之家」(Little Scientists' House)里,孩子们觉得摇晃树枝是产生风的原因。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正确的说法,而是问孩子:没树,却有风的情况,有谁见到过?有孩子回忆道,在海边时,风拂过水面和沙子,虽然没有树,但却有风。这时又有孩子说,疾驰而过的汽车可以让落叶飘扬旋转。孩子们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的喂养」,自己得出了结论「风不是树枝摇晃产生的」。



这只是「小科学家之家」寻常的一课,这个项目在不足十年间迅速发展,6岁以下的德国孩子有一半左右已经参与其中。这一项目已被推广到澳大利亚、奥地利、荷兰、巴西和泰国等地,其中单是泰国就有14000个中心。


「小科学家之家」只是全球许多同类教育机构的一种: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他们身处的世界,由此学习科学、学到知识。许多实证性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教育方法的有效性。《自然》杂志认为,如果你想要把牙牙学语的孩子培养成21世纪的科学家,课程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怎么样才能给孩子这么棒的STEM教育理念?做科学实验也是将STEM学习的一种常用方式。优儿学堂站在世界教育理念的最前沿,精心推选了一些可在生活中实现的小实验,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最受推荐的STEM教育的方式,材料简单可得,家家都有,让孩子从自己的经验中主动理解、发现知识,培养优秀科学家所必须的心理能力。快来试试吧!




叶脉书签


道具:氢氧化钠,树叶,牙刷





首先,需要挑选一些质地较硬、纹理清晰的叶子,清洗干净。



之后,把叶子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够腐蚀掉叶肉,留下较难腐蚀的经脉。为了加强氢氧化钠的腐蚀效果,可以将溶液加热。此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接触哦!



把叶子从溶液中取出,用试管刷或者牙刷轻轻地刷去叶子表面留存的叶肉。注意手法要轻,否则可能破坏叶子精细的叶脉哦!如果这个时候发现叶肉难以刷去,可能是因为还没有腐蚀完全,可以放回氢氧化钠溶液中继续。




把刷去叶肉的叶子放在清水中漂洗,就能看到留存的叶脉清晰地露出来啦!



如果喜欢五彩缤纷的叶脉书签,可以把叶脉放入颜料中染色。白色的叶脉书签也是很美、很精致的!




为大自然的神奇和化学的奇妙作用叹服!



谁给花朵染的色?


道具:白色的康乃馨、食用色素、水、杯子


(1)将几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在瓶子中分别加入颜色不同的色素,如果没有的话可以用蓝墨水、红墨水和黑墨水代替。

(2)将浅色康乃馨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引导孩子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鼓励孩子做一些记录。




背后的科学: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墨水的原因。



神秘坠落的白煮蛋


道具:白煮蛋一枚,瓶口略比白煮蛋小的瓶子一个,酒精棉球


(1)将酒精棉球点燃后丢入瓶中

(2)迅速将白煮蛋放在瓶口上,观察白煮蛋慢慢滑入瓶内




背后的科学:


酒精棉球丢入瓶中后,会消耗瓶内氧气,使得瓶内气压降低,瓶内外产生气压差,把鸡蛋挤入瓶内。



钓冰块


道具:冰块、绳子、盐


(1)把棉线的一段沾湿后,放在冰块上

(2)在棉线与冰块的连接处洒少许盐,盐有降低温度的作用,使冰上温度降低,沾湿的线就被冻在冰块上了

(3)让孩子数「1、2、3、4、5」,数到五以后就可以拉着棉线把冰块钓起来



爸爸妈妈在制作冰块时,可以在制作冰块用的水中兑入水彩或水粉颜料,也可以在水中放入花瓣,树叶,小草,小鱼贴纸等小玩具(请注意不要让孩子误食),这样制成的冰块五颜六色,晶莹剔透的冰块里面还包含着有趣的小物件,让孩子「钓冰块」更有趣!




让松果闭紧嘴巴


道具:水、干松果


(1)捡一枚小松果,把它放置在水中

(2)观察小松果从打开到闭合


松果在水中一段时间后




背后的科学:


为了能更好的传播它的种子,松果在雨季来临的时候是紧闭的。只有当雨季过去,天气比较干燥,适合松果中的孢子飞出更远的距离的时候,它才会打开。因此,把松果放置在水中,它就紧紧闭上啦!



有魔力的气球


道具:气球、小纸片


(1)将气球与衣服等物体摩擦

(2)把气球放置在小纸片周围,气球就会把小纸片吸附起来




背后的科学:


气球在与衣物摩擦之后,就带上了静电。当气球靠近纸片时,静电就会将纸片吸附起来。


闹别扭的气球


道具: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1)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2)让孩子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背后的科学:


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由于两个气球都被绒布摩擦,带上了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神秘熄灭的蜡烛


道具:可乐、蜡烛


(1)猛烈地摇晃可乐

(2)打开可乐后将瓶口迅速靠近点燃的蜡烛,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背后的科学:


猛烈的摇晃可乐之后,溶解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打开可乐时瓶口附近会喷涌大量二氧化碳,由于蜡烛需要氧气才能燃烧,在大量二氧化碳中就熄灭了。



漂亮的小糖晶


道具:糖、食用色素、水、搅拌棒


(1)将食用糖倒入开水中不断搅拌直到糖溶液饱和,即不论如何搅拌杯子底部的糖都不再溶解

(2)加入少量食用色素,将一根搅拌棒一头放在糖水里

(3)24小时后就会有结晶附着在搅拌棒上,并且结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




停在哪里?


道具:水、油、乐高玩具、硬币等


(1)在瓶中倒入水,在水上倒一层油

(2)在瓶中放入乐高玩具、硬币、树枝等小物件,会看到这些不同的物体停留在瓶中的不同高度



背后的科学:


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密度,根据物品与水和油的相对密度,物品会停留在瓶中的不同高度。



自动上升的水面


道具:蜡烛、水、玻璃杯、盘子、色素


(1)往盘子里倒一些水,往水里加几滴色素,

(2)将蜡烛点燃,放在盘子中央

(3)把玻璃杯垂直扣在蜡烛上,可以观察到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背后的科学:


把杯子倒扣在蜡烛上时,杯内的空气是有限的。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蜡烛不断燃烧,杯内的氧气消耗殆尽时,蜡烛就熄灭了。因为杯子内气压较小,杯子内外的气压差就把蓝色的水压入,宝宝就可以观察到水面神奇地上升啦!



爸爸妈妈们,

宝贝有没有灵光一现的精彩时刻?

感受到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增长吗?

留个言和其他爸爸妈妈分享发生的故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