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18

 pengxq书斋 2016-03-20

中医内科18

(2010-12-29 23:16:15)
标签:

疟疾

正疟

寒疟

温疟

文化

分类: 中医内科           

第五节 疟疾

病证特点: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多发于夏秋季节。

鉴别:1风温发热风温初起,邪在卫分,可见寒战发热,多半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系症状。多见于冬春。

疟疾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特征,无肺系症状,多发于夏秋季节。

西医病名:

1.正疟                                 柴胡截疟饮 截疟七宝饮

症状:常先有呵欠,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饮引,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每天或间一二天发作一次,寒热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柴胡截虐正虐截,小柴胡汤导外邪;摈榔常山乌梅肉,桃仁理血淤滞绝。

口渴甚者,可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胸脘痞闷、苔腻者,去滞气碍湿之参枣,加苍术厚朴青皮理气化湿。烦渴、苔黄、脉弦数,为热盛于里,去辛温补中之参、姜、枣,加石膏、花粉清热生津。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①伤寒少阳证②妇人热入血室/柴胡24g,(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为其辨治要点。只要抓住其中一二个主证,便可以应用本方,不必待其症候悉俱。但对上盛下虚,肝火偏盛,阴虚出血,素体阴虚出血等,均应慎用或禁用。)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次方宗。

截虐当须七宝尝,常山草朴青陈镶;摈榔草果同煎服,疟发频频用此良。

2.寒疟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症状:热少寒多,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体倦,苔白腻,脉弦。

柴胡桂枝干姜汤,逐饮开结和少阳;芩草牡蛎栝楼根,亦治寒疟久做狂。

可加蜀漆或常山祛邪截疟。脘腹痞闷,舌苔白腻者,为寒湿内盛,加草果厚朴陈皮理气化湿,温运脾胃。

截疟七宝饮  截疟祛痰——疟疾。(寒战,壮热,头痛,汗出,有时为辨治要点。)

截虐当须七宝尝,常山草朴青陈镶;摈榔草果同煎服,疟发频频用此良。如加入青蒿与小柴胡汤合方加减,可使抗疟与解热作用,均有明显加强,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3.温疟                                 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人参汤

症状: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白虎汤:清热生津——阳明气分热盛证/石膏50g。(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白虎汤中用石膏,知甘粳米四般熬;津伤口渴同烦热,气弱加参力更饶。添入桂枝治温疟,关节灼痛亦相当;若加苍术疗热痹,湿温热重湿轻尝。

可加青蒿柴胡和解祛邪。津伤较甚,口渴引饮者,酌加生地、麦冬、石斛养阴生津。

达原饮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1天3次,或1天1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达原饮用槟榔芩,草果草芍知朴寻;邪伏膜原发寒热,除温截疟效验灵。

清脾饮  燥湿化痰,泄热清脾。——痰湿阻结膜原成疟证。(以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苔黄腻,脉弦数为辨治要点。)

清脾饮用青朴苓,草果柴胡夏黄芩;甘草白术生姜煎,疟疾热多寒少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