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师有约·刘伯温的人生智慧(17)完结篇:争千秋,不争一时

 王志强msgcpblt 2016-03-20

朱元璋喜欢玄虚,所以刘伯温才会故意弄一些神鬼莫测的东西,以便投其所好。因为知道这位皇帝生平最佩服的就是刘邦,所以他总想着把自己扮演成张良的角色,可又没有张良的那份幸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家张良最后是全身而退了,可他刘伯温就逃不掉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件事: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遭遇,不见得你想怎样就能怎样,哪怕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也不见得就一定可以达成目标。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谁也不可能完全模仿成另一个人,还需要你进行必要的自我调整。因为差异是永远存在的,这个谁也更改不了。都说伴君如伴虎,刘伯温的遭遇也是命中注定的劫数,因为做皇帝的怀疑他有篡位之心,所以他不敢跑,也跑不掉,不然就会连累到自己的族人。他以一人作为代价,换取九族之人的安逸,他觉得还是很划算的,所以即便到了最后,他还是心无怨恨。他强调自己不是什么高人,只是,略知天文地理的一介书生,所作所为也无非是本着为百姓造福的想法去做的。刘伯温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个人的委屈甚至是耻辱,不过只是一时的事情,所以没必要计较什么。可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大家都喜欢计较眼前的得失。刘伯温不是这样的,他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大家不要那样去做,因为这些得失成败都是转眼即逝的东西。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争千秋,不争一时”的道理。凡事能看得远一点,肚量再宽一点,自己活得更自在一点,对大家也都是件好事情。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个人修养的体现,没办法勉强的,又不能用法律去规定,都是自觉自愿的东西。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是修养,从修养做起,修养是最起码的礼貌,但还要加上个“节”字,那就是礼节,但这个东西也不能过分,否则人家会怀疑你的诚意;第二是修行,要提升到修行的层面,不能只顾着自己,还要去照顾别人,当然要放下所谓的功德心,去掉那种我替人家做好事的心思,才算是真的在修行;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修道,如果有修道的机缘要好好珍惜,因为能做到这一层级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也要求我们从最基本的去改善,一点一滴去做。

  从刘伯温身上,我们很容易学到几句话。第一句话,是说要尽量做个平常的人,要时时为公,而不是一切从一己私欲出发。如果是后者,那么道义上就错了,也就不值得任何人同情他了。正因为他一辈子都是为公而不是为私,所以后世才会始终怜惜这个人。中国人,就应该站在有所不为的立场上去有所作为,不要什么都想做,结果一定是什么都做不成。实在没人做了,我再去挺身而出,这就叫礼让为先,然后再当仁不让,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还是那句话,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很多过往的人和事。历史本身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有所警惕,要努力完成修行到修养再到修道的过程,完善我们自己的人生。

19B0.tmp.jpg

谢天谢地,不忘祖先,敬偎圣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