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小一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重症心衰低钠血症有两大成因 重症心衰的钠水储留多为稀释性低钠血症,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重症心衰低钠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摄钠减少,二是排钠增加。摄钠减少的原因很明显,因为心衰患者常伴有肝脏、胃肠道淤血,导致食欲减退,钠盐摄入减少,另外心衰后临床上也会限钠,此时限钠过度则成了低钠的原因之一。排钠增加有多种因素,例如长期大量应用利尿剂;心衰时肝功能受损,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弱,加重水储留;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升高,致使水储留增加;低血钾时,细胞外钠进入细胞内。 对于心衰患者,一方面需要我们利尿,需要补钠。另一方面又会出现利尿剂抵抗,容量负荷增加。心内科或重症科医生该如何面对挑战,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法呢? 一.适度补钠治疗(边补钠边利尿) 补钠量(mmol/L)=(142mmol/L﹣实测血清钠)×0.2×体重(kg)+继续丢失量;或(135mmol/L﹣血钠实测值)×0.2×体重(kg)。按17mmol氯化钠=lg氯化钠计算。 对轻度低钠者,正常饮食,由消化道补充钠,可以是6g/d,甚至更多。 对重度低钠患者,需制成3%的氯化钠溶液给予静滴,首次先给计算量的1/3,以每小时10ml/h输注,补充量视情况而定;将血钠提高到130mmol/L,首日血钠上升速度≤12 mmol/L;此后每24小时额外增加8 mmol/L,直到血清钠水平恢复至130 mmol/L。 中重度低钠患者治疗时间一般为6-10天,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心肺功能、24h出入量、血钠、尿钠等,及时调整剂量及滴速。利尿剂可使用呋塞米等。低血容量和低钾血症是用药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 (轻度低钠血症:血钠浓度为130-134mmol/L;中度低钠血症:血钠浓度为120-129mmol/L;重度低钠血症:血钠浓度<120mmol/L;) 二.使用血管加压素(AVP)受体拮抗剂 AVP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为重症心衰伴低钠患者不错的选择。 2014年我国心衰诊治指南将托伐普坦推荐用于心衰、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患者,可显著改善心衰症状,无明显短期和长期不良反应。对肾功能、长期病死率和心衰相关患病率无不良影响。建议剂量7.5-15mg/d开始,疗效欠佳者逐渐加量至30mg/d。 三.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 脑利钠肽是RAS的天然拮抗剂,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强水的排泄。脑利钠肽可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用它联合利尿剂和补钠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心衰低钠状态。 四.血液滤过 血液超滤可以减轻水负荷,纠正电解质。 五.适当补钾、补镁有助于纠正低钠血症 重症心衰患者常存在厌食,致钾、镁等摄入减少。而大剂量利尿剂的应用也会造成低钾、低镁。 细胞内缺钾补充后,细胞外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减少,有利于低钠血症的纠正。镁为细胞膜ATP酶的必需元素,补镁后可为细胞钠泵提供能量,帮助纠正低钠血症。 六.应用激素 糖皮质激素有储钠作用,对于重症心衰伴重度低钠血症且无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但因为激素的副作用,它的应用仍有争议。 重症心衰合并低钠血症还需关注哪些临床问题呢?以下几条都需要在临床中注意。 1.重症心衰合并低钠血症老年患者更为常见。 2.常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如肝功能、肾功能等异常。 3.常合并其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等。 4.需要严密监测电解质、出入量等,血钠上升速度不应过快。 5.要警惕低钠性脑病。 6.需避免过度矫正引起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等。 来源:整理自“2016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 |
|
来自: 舒HUANLIAN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