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精读课“三段”“五读”“十环节”教学法

 观墨闻香 2016-03-21

小学语文精读课“三段”“五读”“十环节”教学法

第一阶段:整体把握,梳理文本

第一环节:用导语或上次学习内容引入本次学习。明确并板书课题。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包括教学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等。(2分钟)

第二环节:教师范读或学生默读课文(一读)即:初读任务是扫清障碍,感知文本,疏通文本。要求是读通。做法:1、勾画出生字、生词,标注自然段序号;2、认读生词;3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5分钟)

第三环节:带领学生认字、解词、造句。介绍必要的、与文本相关的知识,如作者、写作时代背景等。(5分钟)

第四环节:教师用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二读),要注意断句、节奏、停顿、重读等,要具有示范作用和感染力。提醒学生注意刚刚学过的字词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及用法特点。(5分钟)

第二阶段:部分探究,重点分析

第五环节: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三读)。人人出声,教室呈现人声鼎沸的情形。在此环节前,教师要布置2-3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自由读时思考。(6分钟)

第六环节:提问同学读课文(四读)。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接龙式朗读、表演式朗读等任何形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钟)

第七环节:研究文本,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步步走进文本。通过解决前面预留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结构,赏析文章的语言,分析人物(或其他事物)的特点,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总结文章的中心。并提倡个性化阅读,对于有独到见解或体悟深刻的同学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学习过程适宜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方式。(21分钟)(第一节课下课)

第三阶段: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第八环节:学生齐读课文(五读)后,就文本质疑,师生共同答疑。(8分钟)

第九环节:学生发言谈阅读体会、收获。教师可以以一员身份参加讨论,也可以就同学的发言进行课堂总结。(8分钟)

第十环节:完成课后练习题并订正。布置课下作业。(15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