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出血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脑出血起病急,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脑出血症状的患者,急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I级推荐,D级证据)。 影像学检查是脑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脑CT检查,是诊断早期脑出血的金标准。 CT平扫:CT平扫可迅速、准确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及周围脑组织受损的情况,是疑似出血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CT影像图谱,可使用简易公式估算血肿的大小[血肿量=0.5×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层面数,扫描层厚1cm],但对于不规则血肿病灶,则欠准确。 增强CT:增强CT扫描发现造影剂外溢到血肿内,是提示患者血肿扩大,高风险的重要证据。 灌注CT:能够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了解血肿周边血流灌注情况。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排除非血管性脑病。 脑出血患者常出现血压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通常超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与死亡、残疾、血肿扩大、神经功能恶化等风险增加相关。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160/90 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Ⅲ级推荐,C级证据)。 在降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每隔5~15分钟进行1次血压监测(I级推荐,C级证据)。 推荐意见: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0mmol/L的范围内。应加强血糖监测并相应处理: (1)血糖超过10 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 (2)血糖低于3.3 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 肝素相关脑出血:可以用硫酸鱼精蛋白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正常。 溶栓治疗相关的脑出血: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包括输入血小板(6~8个单位)和包含凝血因子VIII的冷沉淀物,以快速纠正rt-PA造成的系统性纤溶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