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霖甘肃榆中县岳家巷后裔考

 阅微书屋 2016-03-21

榆中岳家巷的岳飞后裔

(2009-05-11 19:37:42)

    南宋名将岳飞,共有兄弟二人,兄长死于战场,没有后裔。仅有岳飞一系血脉传世。日前,记者从一份资料中获悉,目前岳飞的子裔遍布华夏大地,竟然有一百万之众。也就是说,如果把岳飞比作树根,这棵不断生长的大树,经过九百多年的繁衍,已经结有一百万颗果实。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今年322日(农历二月十五),是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05周年,伴随着全国各地开展的祭岳活动,在榆中县岳家巷村,聚集了当地和从外地而来的数千名岳姓人氏,也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岳家巷的村民也是岳飞的后裔吗?岳飞的后裔在甘肃的分布情况究竟如何?带着几分好奇,记者于日前走进了岳家巷村。

踏访岳家巷“岳飞纪念堂”

    岳家巷村村民岳汉堂,应约该村“岳飞纪念堂”前等候记者。他已经召集了几名岳姓老人,来向记者介绍情况。
    
岳家巷村距兰州约30公里,属于榆中县金崖镇辖内,南朝苑川河,北靠狮丘山。登高远眺,东西约一公里长的村庄绿树掩映,蔬菜茂盛。村里近700户人家大多以务农为业。从表面上看,人们很难把这些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和史书中、评书里叱咤风云的岳家军联系在一起。
    
据老人们介绍,岳家巷村村民全部姓岳,没有外姓人家。根据他们的家谱《忠武王岳家巷世谱》记载,他们是岳飞第三子续忠侯岳霖之裔。他们自岳飞十七世孙岳暇、岳瓖定居苑川,已世居岳家巷420多年。
    
这一支岳氏后裔定居宛川河畔后,为了不忘本源,曾于清嘉庆年间在该村建有“岳王殿”。同治七年,该殿毁于战火。民国二年复修。据老人们回忆说,当年修复后的“岳王殿”为一进两院,计有出门、过厅、钟楼、鼓楼、厢房、大殿共20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那时的岳王殿造型壮观,气势宏伟,堪称苑川一景。可惜,于“文革”时被毁。
    
现在岳家巷的“岳飞纪念堂”是20043月,由本地岳氏后裔在岳王殿旧址上共同修建的。属第三次复修。诺大的院子里只有一间孤零零的正殿和一间狭小简陋的门房。院内荒草间,不时飞来觅食的鸟雀。然而,岳家巷的老人们很热心,他们张罗着收集整理岳飞一脉的文史资料,张罗着修缮岳飞纪念堂,与各地同宗联络……
   
岳飞纪念堂像一条纽带,将岳飞的后裔们连接在一起。据岳汉堂收集保存的资料显示,如今岳飞后裔遍布全国包括台湾在内12个省约54个县市。其中以四川、安徽、湖南、河南等地最为集中。此外,加拿大、美国、韩国、朝鲜等国也居住着一些岳氏后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岳飞后裔的总人口约100万人左右。
    
在甘肃境内,除榆中县岳家巷外,还有天水、庄浪、靖远、景泰等地的岳氏后裔,人口总数已接近2万人。

《世谱》中记载的岳氏渊源

    据岳汉堂保存的家谱《忠武王岳家巷世谱》起首篇《岳氏受姓说》记载,“岳氏一姓盖神农氏之后也,神农生于姜水,即以姜姓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传七世至节……又七世而生垂,垂于尧时为共工木官生伯益。”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舜封为吕侯……伯子遂以国为吕氏,仲子官太岳,即以岳为氏,生子先龙。”此后至岳飞,名讳谱系相续。
    
在中国1460多个姓氏中,岳姓排名第154位,远非大姓。然而它的名气却比它的姓氏排名显赫得多。这一切,皆源于南宋名将岳飞。
    
岳飞出生于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慧过人,喜欢诗书,少时拜师习武,20岁从军,其母曾在他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字,岳飞率军与金兵交战,曾六战六捷,为南宋屡建战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岳飞被急于与金谋和的丞相秦桧等人召回,解除他的职务,并迫害致死。
    
岳飞遇害后,他的家人“籍家赀,徙家岭南。”(见《宋史 岳飞传》)他的5个儿子,除和他一同遇难的长子岳云外,次子岳雷、三子岳霖、四子岳震、幼子岳霆均被流放。公元1163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在岳飞死后的21年里,其三子岳霖是子女中为他的平反最积极奔走的一个,也是子女中第一个被南宋政权授予官职(右承事郎)的人。
    
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岳霖去世。他的三儿子岳珂子承父职。嘉熙四年,57岁的岳珂官居通一大夫(正三品)。岳珂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勤于学业,宦中不忘读书,“以淮西十五御札辩验汇次,凡出师应援之先后皆可考。嘉定间,为《吁天辩诬集》五卷、《天定录》二卷上之。”(《宋史 岳飞传》)系岳飞后人中最具影响、青史留名的杰出人物。他的地位远远超过祖父岳飞和父亲岳霖。
    
现榆中县岳家巷的岳氏,即为“安徽萧县黄柏口岳氏后裔为岳霖第三子岳珂支系。”

分布于宛川河畔的岳氏后裔

    宗谱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变迁,对研究历史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据《忠武王岳家巷世谱》记载,明朝万历四年(公元1577年),岳飞十七世孙岳暇携弟岳瓖,自安徽萧县黄柏口岳家湾北上甘肃。此次岳氏后裔北上的目的,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
    
据有关专家推测,岳暇携弟北上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戍边。明万历年间,甘肃榆中一带属于边陲,人烟稀少,土地肥沃,急需移民充实边务。榆中古称苑川,乃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瑛的封地,有“陇上江南”之称,在此落户,理所当然。二是避祸。万历初期,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推行激烈的土地改革政策,中原地区的大批地主纷纷携家北上,另辟家园,以逃避被清算家产、没收土地的厄运。这期间,岳氏后裔在甘肃榆中、景泰、庄浪等地纷纷落户,遍地开花。其中,岳家巷岳氏后裔人数众多,家谱记载也最为完整。
    
由于子孙繁衍,岳暇一支选居鹅北峰(榆中县金崖镇岳家巷),岳家巷由此而得名。岳家巷分上堡子、下堡子两部分,相传建于清同治年间。如今,上堡子残存的堡墙依稀可辨,除此,岳家巷的历史旧貌荡然无存。
    
据了解,如今岳家巷辈分最大的是岳飞第二十八世孙,最小的为第三十四世孙。总人口约3000多人。
    
岳暇有六子,形成六个支房。现已传至34代,5000余人。后各分支又分布在榆中县三角城岳家庄,小康营乡王堡营,连搭乡连搭村,上花岔乡庙花村,园子岔乡堡子山圈村、城关镇大营、岳家河、宋家庄4个村,清水驿乡岳家庄、范家营两个村,及靖远、白银水川镇金锋村等地。
    
岳瓖一支选居苑川河南岸离岳家巷3公里的金崖镇齐家坪,由三子繁衍。后由靖远迁入一支(永泰世系),形成四个房支,约1500多人。榆中县城关镇峡口等地岳氏后裔也属此支。
    
据岳汉堂介绍,乾隆时期,皇帝感念岳氏功德,为岳氏后人赐“重开奇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宗耀远光,英贤辅弼,金玉其相,武穆家风,山高水长”三十二字辈。岳飞后裔从第二十二代起启用此字辈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