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符号学】《荆棘鸟》的“中续”为什么不成功?

 七月撒丫子 2016-03-21
据同名言情小说改编的澳大利亚电视剧《荆棘鸟》(The Thorn Bird,1983)故事情节从1912延伸到1969,讲了一对情人起伏坎坷的一生情史。男的是牧师,为了追求事业成功,放弃爱情。到了白头之时,才明白爱情的真谛,两人才如愿以偿,年代愈久,愈证明情爱无价。有情人难成眷属,终成眷属,令人唏嘘。


这颗重磅言情催泪弹效果极佳,五十年的爱恨情仇,延续成一部动人心弦的凄美浪漫巨著。在全世界收视率居高不下,1983年获得六项艾美奖。

16年后,1996年,澳大利亚想拍“续集”,找到情节中一段空挡,原小说没有说1941-1945年二次大战期间发生的事,因此这部新编电视剧称为《荆棘鸟:失去的年代》(The Missing Years)。可惜这时候原演员班子已经无法寻找,连女主角都换了。如果是后续,可以说“年龄变了相貌”,年代既然夹在中间,要换演员,就必须让观众忘记相貌。而人物的相貌,是影视的主要风格符号,这部“中续”(midquel)就落入尴尬境地:既要让观众想起原作(他们才会来看);又要让他们忘记原作(他们才能看得下去)。


电影是视觉艺术,文本视觉上若不能连贯,必须在观众能忍受的范围之内。据说电视剧《西游记》拍摄期过长,唐僧不得不换人。观众对唐僧的相貌,没有妖怪们那么敏感。而对一部男女主角的情爱戏,相貌变化过大,原先痴迷的观众就无法忍受。硬伤很让人遗憾,这部电视剧没有能重拾当年的风采。

此种情况在其他媒介的文本中,也会出现。超过120种续写《红楼梦》,多从90回开始接着写。大部分文笔荒腔走板,人物性格变动过大。此种续写的第一本,逍遥子的《后红楼梦》。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竟然是骗子,被贾政识破,宝玉被领回家后一改前非,娶了所有往日有情的女子。贾府中兴,曹雪芹到贾府做食客,为贾府新老爷写了此本新的红楼梦。

对比这么多的超级烂续,我们经常批评高鹗的续写,还真是苛责过分了。

理论提示:文本是符号的组合,但是组合的表意有所要求:必须有意义的“合一性”,不然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表意文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