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文章】夏云龙:现有指南对射线辐射危害的防护和建议标准

 曹娥江 2016-03-21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ray以来,便开启了医学影像学的崭新篇章。X-ray透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成为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之一。通过X-ray透视我们可以看到体内跳动的心脏[1],现如今的大部分心血管病学介入诊疗过程均需要在X-ray透视下完成[2]。近年来由于心内电生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导致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中低位不断攀升。随着心律失常介入手术量的迅速增加,患者及临床工作人员常要接受较高剂量的射线辐射,由于射线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使得这种辐射潜在对他们的健康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3],包括随机效应(诱发恶性肿瘤)和确定效应(红斑、脱发、白内障等)[4]。

  随着对射线辐射生物学效应的日益了解,更为了正确地保护病人、医生以及其他人员免受射线辐射的潜在损害,催生了放射防护的标准。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美国辐射防护委员会(NCRP)、介入放射学会(SIR)、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欧洲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学会(CIRSE)、欧洲心血管介入治疗协会(EAPCI)、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APSIC)、拉丁美洲介入心脏病学会(SOLACI)等多个学会也制定了相应的指南和专家共识[5-15]用于指导临床,介入医生应该一如既往地遵守射线辐射防护的原则。

  ICRP提出的射线防护的三个原则是:第一、实践的正当性,即辐射照射的实践,除非对受照射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与非健康危害),否则就不得采取此种实践。第二、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即进行辐射实践时,应保证将辐射照射保持在可达到的最低水平。第三,个人剂量限制,规定个人剂量限制旨在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并将随机效应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一、射线辐射的监测

  工作人员只要进入导管室工作,就应该一直佩戴射线辐射剂量计。ICRP建议每名工作人员应配备两个剂量计,且他人不得佩戴。衣领剂量计应佩戴在甲状腺围脖及铅裙等防护设施以外的衣领上,用于记录头部、甲状腺、眼睛和没有防护的肩部的剂量;腹部剂量计应佩戴于铅裙内腰部水平,用于监测胸部剂量。估计有效剂量的最好方法是将两个剂量计的读数加权取平均值。如果导管室只为每名工作人员配备一个剂量计时,应佩戴在甲状腺围脖外且距离放射源最近一侧。剂量计每月都应交回相关部门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确保每名工作人员累计的射线辐射剂量不超过1mSv/月。ICRP同时还强调剂量计应保存在导管室,且应远离热源和发射源,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剂量计带离导管室。


二、射线辐射的推荐极限剂量

  NCRP对来源于职业暴露的射线辐射最大允许剂量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医务工作者全身射线辐射剂量为0.7mSv/年,远低于因职业原因接受射线辐射的最大允许剂量(50mSv/年)。由此可见,最高的职业射线辐射暴露大多发生在介入手术操作时。ICRP规定个人剂量限制的目的旨在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并将随机效应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ICRP推荐的职业剂量限制详见表1。


三、射线辐射的防护

  心导管室里需建造有15mm的铅制或其他等同的防护物,用以保护控制室和周围环境内的人们免受射线辐射损害。当进行X-ray透视时只有必须的工作人员留在导管室内。心脏介入手术操作者主要的辐射来源是透视和采集图像时从病人身上散射的射线,保护术者尽量少受射线辐射的三个主要原则是:时间、距离和防护物。

(一)减少X-ray透视时间

  射线辐射剂量与个体和辐射源接触时间有关,个体接触辐射源时间越长,其接受的总剂量就越多。在满足介入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间断的X-ray透视,把透视频次、透视时间和电影时间降到最低。对于长时间的介入操作来说尤为重要。

(二)调整患者与射线源和图像接收器间的距离

  介入操作过程中术者受到两个射线源的辐射,大部分射线辐射来源于患者身上的散射,仅一小部分来源于X-ray管球。可见患者在射线源与图像接收器间的具体位置可影响术者接受的射线辐射剂量。前后位(AP)位时,增加患者与射线源之间的距离或降低患者与图像接收间的距离时可显著降低术者接受的射线辐射剂量(图1)。可见调整患者与射线源和图像接收器间的距离是简单、有效地减少射线辐射剂量的方法。

图1A. 患者和射线源之间的距离与患者接受辐射剂量的关系

  在患者与图像接收器间距离固定的情况下,患者和射线源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0cm,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变下降13%(引自JCS 2011)

图1B. 患者和图像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与患者接受辐射剂量的关系

  在患者与射线源间距离固定的情况下,患者和图像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0cm,入射剂量便提升15%(引自JCS 2011)

(三)合理应用屏蔽

  铅是最常用的射线辐射防护材料。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所有重要脏器(肺、胃肠道、卵巢、乳腺以及脊髓等)均应正确防护。铅制围裙前面嵌板必须有0.5mm厚度的铅当量,后面嵌板为0.25mm铅当量提供额外的保护。铅制围裙在符合防护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优化舒适度,减少颈部和背部的紧缩度而不减弱射线辐射防护效果。对于在导管室内使用的非铅制围裙证明其是否符合0.5mm铅当量的标准尤为重要。每隔6个月应检查防护铅衣有无裂缝。推荐使用甲状腺围脖(0.5mm铅当量)以保护胸骨、上胸部以及甲状腺。双侧有防护物的铅制眼镜可减少眼睛的暴露。铅制眼镜推荐使用于衣领剂量计测定射线辐射剂量接近于150mSv/年者以及正在接受培养的介人医生。每个心导管室都必须配备各种附加的铅制防护物以减少散射(图2),比如装配好铅帘的检查床、悬吊在天花板上的铅制丙烯酸防护板以及特别设计的带有合适铅帘的滚动铅制丙烯酸防护板。当操作者在导管室内进行X-ray透视时应一并使用附加屏蔽物。

图2. 导管室内配备的附加铅制防护物(引自JCS 2011)

(四)投射方向的影响

  不同的电生理实验室及电生理医师在特定的心律失常介入手术操作中常常有偏好不同的X-ray投射角度,X-ray投射角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和术者接受射线辐射的剂量。临床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心律失常介入手术治疗时均以固定的投射角度进行连续的X-ray透视,这便导致同一部位反复接受射线辐射。左前斜(LAO)位投射是心律失常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较常应用的投射角度之一,同其他投射角度相比,LAO位观察心脏时需要更高剂量的射线辐射,因为LAO位时射线需穿过脊柱和纵膈才能照射到心脏。LAO位时由于操作者距离患者射线入口处最近,使得其接受的射线辐射剂量为所有投射角度之最。与此同时,对于患者来说左前斜位(LAO)照射时,会导致右肩胛下区和右上肢长时间集中暴露,需慎重对待。同样当右上肢进入到照射野内时,射线辐射剂量也会增加,且由于X-ray管球距离右上肢较近,便导致较高剂量的射线直接投射到右上肢皮肤,容易造成此区域的皮肤损伤。可见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降低LAO位透视频率及保持上肢远离照射野可降低射线辐射剂量。

图3A. LAO位和RAO位时投射角度和辐射剂量的差异(改良自JCS 2011)

图3B. 照射野内上肢的位置与辐射剂量间的关系(改良自JCS 2011)

(五)新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心内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标测系统(CARTO及EnSite等)、磁导航系统、血管内超声及经食道超声等技术亦取得长足进步,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三维标测系统和磁导航系统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相关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16]均推荐将上述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介入手术中。上述新技术的应用,在保障心律失常介入手术安全、有效完成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患者和临床工作人员的射线辐射暴露剂量,尤其是对X-ray透视时间较长的临床操作而言。


四、妊娠期工作人员的射线辐射防护

  尽管保护未出生的胎儿免受射线辐射至关重要,但ICRP和SCAI并不认为妊娠期工作人员不可以在导管室继续工作,但必须严格评价其职业照射剂量,从而确保胎儿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不超过0.5mSv/月,整个妊娠期间不超过5mSv。孕妇铅裙的铅当量为1mm,且合适的包围式铅裙也为胎儿提供了同样的射线辐射防护。佩戴于铅裙内腰部水平的腹部剂量计,用于监测妊娠期工作人员胎儿射线辐射剂量。当女性工作人员确定怀孕时,非常有必要回顾一下射线辐射防护的三个重要原则: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尽量远离X-ray源以及使用可得到的防护物。此外还需回顾一下个人射线辐射史,判断有无可能达到极限剂量及预防措施是否正确。


五、小结

  尽管目前关于射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不断见诸报道,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临床工作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医疗辐射的风险,缺乏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17-20],这与日新月异发展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设备和规模等相比很不相称。这一事实,值得我们临床工作人员深思。任何剂量的射线辐射都是不安全和有害的,加强射线辐射危害的防护是一个重要问题,值得多方面关注。相信在有创新精神的心脏电生理医师、科研工作者及政府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会得到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