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钓中适合垂钓的六种水域详解– 内外兼修户外运动人

 户外运动tg5mv7 2016-03-21

野钓中适合垂钓的六种水域详解

钓鱼中最好的环境莫过于野钓,野钓一旦爆护那种喜悦是黑坑爆护所无法比拟的。但野钓水域是否适合,钓友们需要认真斟酌。闲言不表,直接上干货!

1、适合于野钓的水域周边环境

水面无论大小,水域周边没有高山遮挡,四周开阔,能够得到长时间的阳光照射,风吹水面是一种常态,水生植物丰富,这些就是适合于野钓的野外环境。水生植物多,说明水里的氧气充足,且鱼儿食料丰盛。四周开阔说明水域常年拥有自然的新陈代谢,鱼儿活性充足。如果这类水域更理想一些,在周边有住户,有树林、菜园、打谷场等。这样的水域大自然的恩赐最多,鱼儿能够得到无数大自然的馈赠,因此是理想的生存环境。

2、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活水钓鱼这是一种常识。一些野塘子由于缺乏新鲜水源的供给,很快就会腐烂发臭,水中含氧量低,甚至会产生沼气。这种塘子在夏季只要一个月时间就会成为深绿色、墨绿色,即使有鱼也很少。小编钓过这样的塘子,都是一些小鲫鱼,也就是俗称的“半鲫子”,钓上来以后基本没什么用。虽然用这种鱼儿做成豆豉鱼很有味道,但这种塘子里的鱼儿是不敢吃的。其实了解鱼儿习性后我们就会明白这一类塘子不养鱼的原因了。鱼儿都有洄游的习惯,面对水流让水流自然流过鳃,既收集了氧气,又完成了水中养料自然流入口中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所以,除了人工开挖的正规鱼塘以外,一般的死水塘不钓也罢。

3、依据颜色辨别

塘子里鲤鱼多的时候,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鱼塘一般呈现灰黄色水色;塘子里草鱼多的时候,一般呈现绿色。而塘子里如果是灰白色或灰绿色,我们基本就不用钓鱼了。引起变化的原因很多,但依据小编常年野钓的经验来看,这种鱼塘里即使有鱼也是一些小杂鱼,没有大家伙。还有一种辨别方法是,我们将手伸进池塘水里,如果20到30公分的深度仍旧能够清晰的看到手掌,那么可以钓鱼;如果手伸入10公分左右手掌就模模糊糊看不清,这种水质就不适合于钓鱼。其实,很多钓友包括小编在内,由于专业是其它的行业,对于水生植物、动物没有系统的了解,只能通过实践观察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进行垂钓过程的鉴别,所以,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通过味道辨别

首先要说如果水域面积不大,我们可以通过味道来辨别是否适合钓鱼。当然这种方法不是很科学,但有时候也有用。具体做法是,站在野钓水域的下风口,仔细辨别从水域上方刮来的风有没有鱼腥味,或者是鱼腥味大还是小。如果鱼塘里鱼儿多,则鱼腥味大,如果鱼塘里鱼儿少,甚至没有鱼则没有鱼儿,不适合钓鱼。这种方法是从一位年过80的老钓友那里学习来的,有时候管用,有时候没用,但从这位老钓友一贯的钓鱼表现来看,似乎是小编没有将这一技术学习全面,小编先告诉钓友们,我们共同琢磨进步。

5、观察水面动静

这种方法是很多有经验的野钓高手经常采用的方法。我们知道鱼塘里的水面动静是很好辨别的,看看有没有鱼星,有没有鱼儿甩尾,春季有没有鱼儿产卵,水面有没有“哔哔”声音等等。这些都是水中活的生物发出的信号。相对于野钓而言,水面动静类似于鱼塘观察方法,观察过程则更为仔细。更为重要的是依据钓友们在同一水域的垂钓经验来判断到底有没有鱼儿,然后有针对性的观察水面动静,这样则更为有效。

6、从水深来判断

1米到3米是鲤鱼和鲫鱼最喜欢的水深变化环境。如果水深超过4米,在水底则一般生活有体型很大的鱼儿。一般的鲤鱼、鲫鱼都生活在一米以上,3米以内的水域。因此,当我们野钓的时候如果遇到水深从1米到3米以及更深的变化,我们则应该将窝点选择在1米到3米水深之间的区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