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山之玉】玛格南旗下最不为公众知晓的摄影师:塞尔吉奥·拉莱

 笑溜达 2016-03-21


Sergio Larrain

他不是一位为人所熟知的摄影师,

但是他坚持以局外人的身份,

以打破常规的视角去记录伦敦。



在被称为“系统街头摄影第一人”的汤姆·约翰逊出生后的一百年,另一位传奇摄影师塞尔吉奥·拉莱,也来到了人世。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年轻的时候都曾去世界各地旅行:约翰逊在远东,拉莱则在中欧。此外,他们也都选择了在伦敦的街头,游走、拍摄,去记录着他们所看到的这座城市。

而拉莱拍摄的《伦敦》并没有约翰逊的幸运,反而是长期被湮没在摄影史的长河当中,直到1999年的时候,才从马格南的档案带中被意外发现。也正是因为《伦敦》,这位被遗忘的摄影师,进入到了我们的视野。



作为马格南旗下最不为公众知晓的摄影师,他消失在摄影界已有40个年头,甚至连马格南自己都遗忘了这位摄影师的存在——2011 年7 月,当记者维罗尼卡·泰伦斯为一篇关于拉莱的报道收集材料时,她意外发现拉莱最有名气的马波桥(Mapocho)流浪儿系列照片被混杂在其他材料之中,随意放置在布满灰尘的档案袋里。《伦敦》(1958 年-1959 年)这一部作品,也是在1999 年才被阿涅·西赫从玛格南封存了40 年的档案袋里找出来。



塞尔吉奥·拉莱1931年出生在智利的圣地亚哥,从小学习音乐和造林术。18岁时一次偶然的欧洲与中东之旅,让他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在巴西的杂志社《0 Cruzeiro》做了几年摄影师之后,他像所有年轻人一样,兴致勃勃地奔赴艺术大都会纽约,并在当代美术馆谋得一职。



1958年,拉莱获得了英国领事馆的一笔奖学金,给了他8个月的学习机会周游英国的各大城市。1958年至1959年无疑是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一年,经济也处于一种涌动的上升期,“定量配给”结束了,就业率提升,而激荡人心的“60年代”又近在咫尺。当时的首相麦克米伦发表讲话说:“英国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好。”



在伦敦街头游走的日子里,拉莱既保持了一个局外人充满新鲜感的视角,又避免了那种旅游记录般的陈词滥调。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些SOHO区的波希米亚人、聚集在切尔西的各色怪异的文艺人士,也没忘记一波又一波涌入现代都市大街上的农民,以及这座城市超负荷的交通系统。



这组作品之所以令人赞叹,因为它精彩地记录下工业革命以来,一个已被人遗忘很久的英国社会。那种以煤炭为驱动、整日烟雾氤氲却不乏活力的城市面貌,又惊人地闪回在镜头下。



拉莱后来在欧洲和中东旅行、拍摄,后结识布列松。布列松非常喜欢他在伦敦街头拍摄的孩子的照片,并邀请他加入马格南。拉莱在1961年的时候,正式成为马格南的全职摄影师。后在巴黎生活了两年后,由于厌倦报道摄影而回到智利拍摄自己的国家,1968年从马格南带走并烧毁了自己的底片。后遁入山中专心冥想和瑜伽。



2012年2月7日早晨,拉莱在智利家中去世,享年81岁。他生前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仍挂在马格南的个人主页上:“一张好照片来自于一个优雅的状态。当优雅从一些约定俗成的法则中解放出来以后,本身就能充分地自我表达,就好像一个孩子在早年刚开始接触现实一样自由。(而摄影师的)游戏就是要在这块矩形图里做文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Remembrances John Williams;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 Schindler's List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伦敦》(1958—1959)






















本文转载自影艺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