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中最恨日本的国家竟然不是中国?而是这个国家!?

 尤里蒙提 2016-03-21

二战中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联盟在世界上掀起一波波的腥风血雨,而在战争中,许多国家反目成仇,原本一衣带水反而成为世仇,如纳粹与犹太人、苏德、苏波、中日、日韩等等,这些国家、人民之间还存在着或有或无的仇恨,包括现在我们媒体经常提到的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都会在网上引起仇日的波澜。

但是二战刚刚结束后,不管是中国、朝鲜(包括如今的朝韩)还是东南亚诸国对日本的恨意,都远远不如这个国家!比如只有这个国家坚持将日本裕仁天皇列入战犯审判,这个国家提交的日本甲级战犯、处死的日本乙丙级战犯,都是同盟国中是最多的。

这个国家就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为什么这么恨日本?且听小编慢慢分析。

图片说明:7万新加坡英军向不到3万日军投降

一、仇恨发端-英日新加坡之战

二战开始后,澳大利亚紧紧跟随宗主国英吉利的脚步,将大部分最精锐的战斗力量都在帮助英国战斗。澳军第六、第七和第九师在中东战场对抗德国,第八师在新加坡帮助英军对抗日本,几千人的空军在英国参加不列颠空战,大部分军舰也都在地中海,可以说是国内空虚,但当时的日澳不要说军事上有矛盾,经济纠纷都基本没有。

1941年12月8日,就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军同步发起进攻美属菲律宾殖民地、英属马来亚殖民地的战事。在马来亚-新加坡战役中,日军总兵力仅约4万人,配备150余辆坦克和370架飞机,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各方面都占优势的英国人就被日本人打得屁滚尿流。

图片说明:英军白思华中将和日军“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2年2月15日驻新加坡英军总司令白思华中将帅7万英军向不到3万日军无条件投降,这一战后总共约13万英军、印军、澳军成为日军俘虏。而这一投降也直接导致在新加坡支援国内抗战的5万华人惨遭日军杀害。这一耻辱事件连当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也不得不承认,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也是规模最大的投降”。

在新加坡战争中,澳洲军团的表现远远比宗主国军队出色,但正是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让投降后的澳军吃尽了苦头。澳军第八师总计约15000人在新加坡被日军俘虏后,被日本人先后折磨死了八千多人。日澳之间的梁子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图片说明:日军轰炸澳大利亚达尔文

二、仇恨升级-日本轰炸达尔文

1942年 2月 19日,近 200驾日军飞机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炸死 243人,炸伤近 400人。这次轰炸,使得许多澳洲人认为日本的进攻迫在眉睫。也正是因为此次轰炸,让日本还享有一项“殊荣”,这就是几百年来唯一对澳大利亚本土进行过军事打击的国家。

图片说明:日军轰炸之后的达尔文

澳洲人迫切要求宗主国英国的援助,但是此时的英国不但没法给予支持,甚至丘吉尔对于澳洲人要求调回在中东、非洲帮助英军作战的部队都干脆的拒绝了。对英国失望透顶的澳洲人决定改变延续几百年的亲英政策,转而投入美国的怀抱。于是刚刚被日本人赶出菲律宾的麦克阿瑟终于能缓过一口气来了,于是美军以澳大利亚为大本营,开始筹备对日作战。

图片说明:在新几内亚岛展示缴获日本旗帜的澳军士兵

三、你死我活-日澳新几内亚之战

有了澳大利亚这个大后方的支持,美国逐渐在太平洋上占据了优势,而在印尼-新几内亚之间的岛屿上,日本也迎来了最惨痛的报复。

从1942年3月开始,日军和澳大利亚军在新几内亚岛上展开了大规模战斗,日军先后向新几内亚战场倾注了20万左右的兵力,但是日军这个时候面临的对手可不是刚刚开始的菜鸟美军了。麦克阿瑟著名的”蛙跳战术“就是这个时候成名的,“蛙跳”粉碎了日军逐岛争夺、层层防守的战略。

图片说明:米尔恩湾战役中光着膀子在搜猎日本兵的澳大利亚兵

而且因为战场就在崎岖的山路上和密密的雨林里,没有坦克没有大炮,完全是步兵的厮杀,双方拼的是意志和顽强。面对以拼命闻名的日军,澳洲士兵也变的极为“残忍”。他们向日军的伤兵开枪,因为那些伤兵还有一口气就要战斗。他们向日军的尸体开枪,因为那也许是假装的,一不留神就会跳起来格斗。澳大利亚士兵也宁死不投降,因为投降就等于束手被杀。于是可可达战役被称为“死亡山谷里的屠杀”。

图片说明:澳大利亚军在新几内亚岛上修的补给公路

新几内亚气候温暖潮湿,一边是缺少弹药的日军,一边是火力旺盛、弹药充足的澳军;于是大多数日军一直被炮火压制在地洞里,身上能长青苔,伤兵会活活烂死,由于蛙跳战术切断了日军补给线,日本兵甚至以靠吃同伴的尸体活着。1944年12月日本第18军司令部甚至曾经发布过“禁止食用战友尸体,违者严惩”的布告,可见当时日本兵之惨状。

图片说明:日军十八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向澳大利亚第六师师长罗伯逊少将投降

这20多万日军,最后向澳大利亚军投降的只有11,197人,日军活下来的只有百分之五!这种大规模丛林战要想达到95%的战死率,数遍全球战史也不多见!

四、你敢虐俘,我就敢报复

根据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的统计,被日军俘虏的澳大利亚军人有三分之一没能活到战争结束,饥饿、疾病、过度劳累和遭到虐待是战俘大量死亡的原因。

澳大利亚战俘死亡率最高的是婆罗洲山打根的战俘营。1944年末,约有2600名澳大利亚和英国士兵被关押在这里,最后只有6人活了下来。

日军在二战期间强迫战俘修建泰缅铁路的残暴行径因电影《桂河大桥》(上图即为《桂河大桥》电影海报)而广为人知,这些战俘中就有很多来自澳大利亚。根据统计,共有6.1万盟军士兵和数万当地平民被日军强迫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修建这条在热带丛林中穿山越岭的铁路,2650名澳大利亚人死在这条“死亡铁路”上。图片说明:1946年,参与东京审判的11名各国法官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合影照片,居中者为首席法官澳大利亚人威廉·韦伯,中国法官梅汝璈在前排右二,后排左一为坚持日本战犯“全员无罪”的印度法官达宾诺德·帕尔。

在战后,盟军各国在清算日本罪行时,大都看美国的面子行事。

例如中国,在美国的坚持下,最后不但将裕仁天皇从战犯名单中删除,而且甚至放过了南京大屠杀主要元凶朝香宫鸠彦亲王。甚至日本中国战区总司令冈村宁次也仅仅是被软禁了几个月,随后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中华民国政府委任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工作总联络部长和军事顾问。

在东京审判开始前,各国检察官圈定的甲级战犯名单中,美国的名单上有30人,侧重于参与袭击珍珠港的战犯;英国提交了11人的名单,主要是陆海军将领;中国的名单上是32人。而澳大利亚的名单上有100人,第一个就是裕仁天皇;而美国为了说服澳大利亚在名单中抹去裕仁天皇的名字,美国人不得不把东京审判首席法官这个极为荣耀的位置让给澳大利亚人威廉·韦伯。

而在各国审理的乙、丙级战犯中,中国各地共拘押战犯2435名,其中仅有110名判处死刑;而根据战后日本厚生省的统计,澳大利亚总共处决了140名日本乙丙级战犯,在同盟国中是最多的。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7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曾有 57万多人参军,每 10个18至 35岁的男子中就有 8人曾在军中服务。澳大利亚共有 33826人阵亡,另有 18万人受伤。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明代的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借百里奚之口说出:“德为本,威济之。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这样的金句,敬告国君,一个国家要强大,要称霸诸侯,“德”(仁义、信用)、“威”(国力、报复手段)必须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现在我们自身逐渐强大了,在国际上更多的是以一个“蒙声发大财”的形象示人,“德”的方面已经积累不少,但“威”的方面还远远不够,不然连菲律宾这样的角色都能挑出来挑衅。希望祖国能以史为鉴,德威相济,该仁义的时候仁义,该流氓的时候也要流氓!

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以史为鉴为您讲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