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秋瑾,秋瑾纪念碑

 东子0512 2016-03-21

  绍兴有很多好去处。
  
  看看鲁迅度过童年快乐时光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堂,再到他旁边的咸亨酒店小酌,那里有绍兴正宗的茴香豆下酒。
  
  你的时间充裕的话,不妨钻进小巷,在蒙蒙细雨中,撑一把布伞,看那座八字桥,还有城中小河边的江南民居。绍兴这座历史名城是首田园般的小诗。没有一般城市的繁闹和喧哗。静静的。你可以随时聆听到哗哗的小河流水声。小河好像在追忆着什么,哗哗的声响是她的喃喃自语。
  
   住在王朝大酒店,习惯了午夜后睡眠,我和友人度出酒店大堂来到街上。
  
  午夜的绍兴街道灯火依然阑珊,偶见几个人影。街边有小食摊还在待客。坐定。叫上糟鸡,长塘角笋,霉豆腐,醉花生,一碗绍兴老酒。六月的和风送来荷香,酒还没喝几口,人已醉意微醺了。
  
  抬头一望,灯光下,不远的街心有一碑,不高,但岁月留下的沧桑瘢痕已然。 问摊主,告曰,那是秋瑾纪念碑 。秋瑾就是在这个地方蒙难的。



       秋瑾(1879——1907)是绍兴人,1904年她二十五岁时,东渡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7秋瑾回故乡参加反对满清的武装起义时被捕。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秋瑾在绍兴的这个叫轩亭口的地方被杀,临刑前在状纸上只写下七个大字:“秋风秋雨愁煞人”。时年二十八岁。她是为中国民主革命而蒙难的第一个女战士。
  
  秋瑾纪念碑建于一九三零年,碑高7米。碑座正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 碑身镌有“秋瑾烈士纪念碑”字样。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在享受人生快活的同时,思绪一下子被秋瑾拉去。再酌几口绍兴老酒,我变得有些悲壮起来,好像思想被打开了一道闸门。
  
  有几个中年男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旁边的小桌上落座了。我望望他们,他们也打量了一下我。距离秋瑾就义的那个一百年,与先辈比,我和他们已有了很多变化了,他们没有了辫子,我也不着长衫了。但我们不是还都走在秋瑾为之奔走的路上吗?秋瑾为之奋斗的“天下为公”的理想仍路漫漫兮。当时那个满清皇帝的“私天下”土崩瓦解了,可是中国民众的“公天下”在哪?
  
   鲁迅有一篇小说《药》,据说纪录的就是秋瑾被杀时的一幕:主人公老栓的儿子患了痨病,他很早起身,怀揣银钱,到屠场与屠夫交换蘸下被杀者鲜血的馒头,带回家中给儿子小栓治病。那个十字街就是我所处的地方。
  
  鲁迅是绍兴人,他的许多作品都没离开这个绍兴。他没有直写秋瑾的被害,而是写了老栓的故事,众多蒙昧的中国人仍在演绎的经典故事。他的思考直到今天还令我们心灵震颤。

酒再喝就多了。离开小摊,来到纪念碑下。此刻的绍兴城出奇的安静。
  
  凤凰电视台有个“有报天天读”,昨天,主持这个节目的那个杨老头说,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他就有点“堵”,于是他点题“堵”。我每年这个时候也和他患一样的心病,于是写下本篇。
  
  在此时,记下绍兴,秋瑾,秋瑾纪念碑不是没有意义的。
  
  木樊篱,二零零八年六月三日于“观云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