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哪首才是真正的“超级唐诗”?

 方远图书馆 2016-03-22

《唐诗三百首》,哪首才是真正的“超级唐诗”?

文:行之

01

我一直认为,唐诗是中文里凝练到最极致的精华,没有之一。中文的精华很多,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代的诗歌、散文,各种类型的小说也都有不少精华。但都不如唐诗凝练。

唐诗凝练到了什么程度,譬如五言绝句,除去题目只有短短二十个字。而唐朝诗人能把这二十字写得包罗天地,写出气象万千。比凝练的功夫,什么文体都要比唐诗逊上一筹。

整个唐朝,据记载,当时有名有姓的诗人达2536人。这些诗人不乏高产者,一生写个几千首诗并不稀奇。整个唐朝所诞生的唐诗数量,就可想而知了。

当时的诗人们,如今大家还顺手拈来的,初唐有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等;盛唐有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等;中唐有柳宗元、白居易、韩愈、李贺等;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等。

可谓精英荟萃,明珠耀眼。唐诗流传至今,经过学者们的编撰,其中《全唐诗》与《唐诗三百首》流传最为广泛。

其中《唐诗三百首》是小学生就开始接触的读物,中国人都并不陌生。这其中三百首唐诗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唐朝诗作的最高造诣。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些优秀的诗,躺在书本里,从来没有明确的高下之分,一向是各有千秋,各擅其场。但如果非要选出在这三百首唐诗里选出一首“超级唐诗”作为最终极的唐诗代表。你会选哪一首?

就我个人理解而言,如果以《唐诗三百首》为评选范围,只能选出一首“超级唐诗”,会有以下几首入围。其一,李白的《静夜思》;其二,杜甫的《绝句》;其三,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其四,金昌绪的《春怨》;其五,张继的《枫桥夜泊》。

02

首先李白的入围是毫无争议的,作为唐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号称诗仙,天赋异禀,才气横贯千古,他要是不入围,那真是没天理可讲。但李白的诗作首首精良,哪首最适合入围“超级唐诗”?我想应该就是他那首只有四句的《静夜思》,全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毫不夸张的说,凡是上过学的人,没有不会背这首诗的。就是没上过学的文盲,都有大半能倒背如流。甚至不少老外背唐诗,最先会的也是这首。

据说还有人统计过,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到现在为止,是中文所有诗作里流传最广,会背的人最多的一首。李白的诗写得好是千年来公认的,而这首诗更是达到真正的天下皆知,入选“超级唐诗”,绝对是够资格的。

03

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素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要真说盖全唐,是不太现实。但写得好,是毫无争议的事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其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等都是称得上千古绝唱的大好句子。

整首诗意境空明,章法奇崛。三十六行诗,共分九组,四句一组,一组四韵,交叠转韵。整体变化万千,又一气呵成。无数学者都称叹其气韵无穷。说它是“孤篇盖全唐”并不是没有来由,光凭这等美誉度,足够入围“超级唐诗”。

04

金昌绪在唐朝那样大诗人云集的年代,即便现在看来,也并不起眼。他仅存的唐诗只有一首《春怨》。全诗四句: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并不是首流传广的诗篇。论气象,风骨,初看也并未有太大过人之处。

但我仍旧觉得他有资格入围“超级唐诗”。因为一旦细看,这首诗别有玄机,含有两大关键词,一是“悬疑”,二是“四两拨千斤”。外在和内在的文字张力完美结合,都算是首屈一指,实为难得。

先说它的外在的“悬疑”,可以从诗句上作分析,第一句“打起黄莺儿”就带出读者疑问,为什么要打起落在树枝上的黄莺?这是悬疑。“莫教枝上啼”,这是对上一个问题进行解答,意思是:“我不要黄莺在枝头啼叫。”但又带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要它啼叫?

“啼时惊妾梦”,这又是对上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因为它啼叫了会惊扰我的美梦。”但随之而来,下一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怕它惊扰你的美梦呢?“不得到辽西”又对上一句进行解答:“因为我要在梦里去辽西看我征战的夫君啊,被黄莺吵醒了,我就做不成梦,到不了辽西了呀!”

这是这首诗外在结构的奇崛之处。可以说是通篇悬疑,一环扣一环,缜密而精巧。

那么说到这首诗的内在,说它“四两拨千斤”,是因为纵观这四句,是在极力表达“厌战”的主题。“厌战”这一主题关系到社会民生,时代动乱,可谓是大格局。唐诗中往往都是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样的大情怀切入。

但这首诗却是从一个春闺妇女极细小的一个生活细节“打起黄莺儿”入手,以小细节撬动大格局,可谓四两拨千斤。所以这首诗虽然貌不惊人,但技压群雄,我认为它是有资格入围“超级唐诗”的。

05

张继的《枫桥夜泊》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顺口吟来不在话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写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苏州的寒山寺更是因为这一首诗,烧旺了千年的香火。诗中动静明暗,结合人物心情,高度契合,可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

在我的理解里,这首诗人景合一,境界清远,写凄苦却写出了况味,写凄清却写出了禅意,艺术造诣已经抵达到唐诗的巅峰。

其“姑苏城外寒山寺”写得不紧不慢,不露声色,紧接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既是听觉流动,亦是视觉流动,更是思维、情绪的流动。

一个“到”字显出人物禅定的从容,人和景的极致和谐。单论每一句都不起眼,但连贯起来,宛如天成。

作为我的偏爱,我坚定的认为,这首诗意境虽偏冷,但渲染出冷静的高远辽阔,灵气逼人,适合任何心境下反复品味。故而有资格入围“超级唐诗”。

06

“超级唐诗”我个人列入五首入围。但“比拼”之下,哪首才是最后夺魁的“超级唐诗”?如果要最终揭晓答案,我个人的答案将并不是以上李白的《静夜思》、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金昌绪的《春怨》、张继的《枫桥夜泊》,而是杜甫的那首《绝句》。

这首诗作为七言绝句,不算标题,只有二十八个字。诗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论传播,它不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论文采,它不如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论感情,它不如“啼时惊妾梦”;论意境,它也不如“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句二十八个字,看起来平平淡淡,没有明显的主题,没有明显的观点,没有明显的情绪。似乎是没什么资格入围“超级唐诗”。但是,它却强大到,仅仅用二十八字就几乎包括了中文体系里人们能够想到的所有创作元素。

这二十八个字里包括了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动物、植物,风景、建筑、工具;静态、动态;颜色、数字、方位;纵、横,停、留,迎、送;实数、虚数;近视图、远视图、仰视图、平视图、俯视图。光我能够列举的元素就达二十余种。

如果把一首诗比喻为一部机器,那文字中的每种元素就相当于不同的零件。要了解一部机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全部拆开,熟悉它的每一个零件。同理,诗也是如此。如果把杜甫这首《绝句》全部拆开,可以看到这些零件:

视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窗,岭,雪;门,江,船

听觉:两个黄鹂鸣翠柳(鸣为听觉接受到的信息)

时间:千秋

空间:万里

动物:鹂、鹭

植物:柳

风景:天、岭、江

建筑:门

工具:船

静态:窗含西岭千秋雪(画面呈现是静态)

动态:一行白鹭上青天(画面呈现是动态)

颜色:黄、翠、白、青

数字:两、一、千、万

方位:西、东

纵: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往天上飞,上下排列,是为纵图)

横: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一起站在枝头鸣叫,左右排列,是为横图)

停:门泊东吴万里船(泊代表了停)

走:门泊东吴万里船(万里船暗示了船的来往,隐藏有走的意思)

迎: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字当前,可理解为门前的人经常迎来船舶)

送:门泊东吴万里船(万里船置后,可理解为门前的人经常送走船舶)

实数:两个黄鹂、一行白鹭(数字为实写)

虚数:千秋雪、万里船(千秋和万里都是虚数)

近视图:两个黄鹂鸣翠柳(此为近视图,能看清黄鹂,说明观看必定不远)

远视图、仰视图:一行白鹭上青天(看整行白鹭飞上青天,说明是远看和仰视)

平视图:窗含西岭千秋雪(透过窗户看到远处山岭,说明是平视的角度)

俯视图:门泊东吴万里船(能一眼望尽江山船帆来去,只能是高空俯视图)

杜甫号称诗圣,功力自然不在诗仙李白之下。他这首诗虽然写得简单平实,但是囊括元素之多,格局之大,恐怕天下无双。

其中单是“窗含西岭千秋雪”中既主要是空间概念,但千秋雪又涵盖了时间概念。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又既主要是时间概念,又涵盖了船舶来去千里的空间概念。

各种概念相互渗透打通,不着痕迹,手段极其高明。诗里所运用的元素之密集,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元素相互的融合、重叠,毫不冲突。每句细分开来,都隐藏多种元素的相互映照、牵连。

如果只是元素的累积,这首《绝句》那不够成为绝唱。画龙点睛的是,杜甫还在这首诗中嵌入了自己隐性的观点和情绪。仔细读来,从“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结合当时的“安史之乱”时代背景,可以品出杜甫的隐性观点:现在船舶都能够通行,做生意的人可以往来,一切富有生机,看来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天下就快要平定了吧。

而全诗用杜甫第一人称式的视觉流动为骨架,描写从容,也透露出杜甫当时闲适、安然的心态。

有了观点和情绪,诗中的元素就更富于生命力。杜甫用这隐性的观点和情绪将这些元素完美的粘合在一起,构架出了这么一首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格局无限广阔,气象无限丰富的“超级唐诗”。

07

杜甫这首《绝句》全文二十八个字,句句不露声色,暗藏玄机,整体包括的元素至少在二十种以上,平均于能达到每个字都嵌入一种创作元素。

而且这诗句中所舒展的画面,都是以诗人真实的视觉体会带出,人物一暗藏于视野之外,画面之中。可谓人、物、觉、概念,面面俱到。

李白、张若虚、金昌绪、张继确实都实力够强,写的诗够好,我也喜欢得不得了。但有言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诗圣杜甫的这首《绝句》就是大巧不工的典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最富有千秋。

如果让我从《唐诗三百首》只能选一首“超级唐诗”,我宁愿得罪李白、张若虚、金昌绪、张继,把这个荣誉送给伟大的诗圣杜甫。

— 终 —

ps:这是去年写的一篇关于唐诗的文,当时更新出来的时候比较匆忙,造成不少笔误,现在重新修订了一些,重新发出。(其实也是今日没有写新的文章,算是充个数吧,哈哈。)

另外,对于唐诗的理解,今年的理解和去年并不相同,如果再选“超级唐诗”,应该还会有更多入围的作品。不过都是个人的审美,大家看看,付之一笑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