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铜如何就变成了宝贝?

 紫气东来2050 2016-03-22


原标题:古钱币的改刻艺术

流铜在我们收藏者眼里不是好东西,影响钱币的美观和价值。但是到了造假者手里却是宝贝!

这些流铜往往被刻成星纹或月纹,也有的被刻成稀见的文字。不过这些星月纹或文字一般位置都不正,而且有明显的人为改刻的痕迹。


更有胜者,直接在钱币表面阴刻文字。有的在钱币表面刻上一些吉语或意义隐晦的符号、数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钱币边上或肉上刻花纹图案。由于是后刻上去的,往往与钱币整体不相协调,显得多余。


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三字刀发现较多,算不上珍贵。而六字刀却不然,发现较少,嘉德拍卖一把成交过百万有余。于是,作伪者将三字刀改刻成六字刀,混水摸鱼。

真品六字刀




真品三字刀

乍看起来,这些假的六字刀形制规整,符合先秦齐刀特征。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文字排列拥挤,改刻时留下的刀痕依稀可见。

刀法不错,可惜文字过高挺


对钱币面文改刻时,有时将文字铲去。如将太平天国背圣宝小平钱的'天国'两字铲掉,使之成为出谱的横读'太平'背'圣宝' 。又如将康熙通宝之'熈'字铲去第一笔撇,划成简体字'熙' 形,等等。

此外,有时会利用旧有光背铜钱磨去面文进行改刻。

比如有一枚直读半两钱,粗看上去,制作、锈色、包浆等都相当好,但看文字却让人生疑, '半两'二字与钱面一样平,这在秦汉半两钱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细细品味, '半两'二字系人工琢刻而成,文字笔锋处留有刀痕。


据说改刻钱币还有一些离奇的方法,例如利用古铜镜刻成钱币等。




以上这些改刻的方法,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作伪者为了使改刻的地方不露痕迹,经常会施以假锈。这种假锈与钱币自然生成的真锈不一样,容易剥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与整个钱币极其不协调。


然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仿清代雕母的赝品。由于清代距今不远,雕母大多没有锈迹,这样便给了作伪者可趁之机,不再需要像改刻其他钱币那样做假锈。如何区别雕母真伪呢?


乾隆通宝雕母仿品

凡是真品雕母都用精铜雕琢而成,色泽温润金黄,刀痕尽化而光滑,文字自然生动,浑成一体。而一般伪品却不然,不仅所选择的铜料不及真品,而且刻工粗糙。又由于是模仿之作,钱面文字总显得有些呆滞,缺乏精神,尤其是满文。


乾隆通宝雕母


古代钱币常常会因错范或移范而形成一些比较特殊的版别,例如合背。这种因铸造工匠疏忽而形成的版别,一般都要比普通的钱币少见,对于收藏者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品种。

作伪者利用这点,或将两枚钱币磨得很薄后粘合在一起,或各取钱币的一半粘 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少见的合背。用这种方法造假的钱币,无论文字还是锈色,似乎都无懈可击,但只要听声音,一切就真相大白。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挖补作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大有偷梁换柱的感觉,即挖出钱文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然后用其他钱币上的钱文代替补上,使之成为珍稀钱币。

如北宋“圣宋通宝”小平钱是罕见珍品,作伪者将普通的圣宋元宝钱之'元'字剜去,然后将与宋钱文字风格接近的其他钱文中的'通'字粘在'元'字位置上,就成了一枚'圣宋通宝'。

真品圣宋元宝



“圣宋元宝”钱挖去“元”字,填补北宋铜钱“元丰通宝”中的“通”字


用普通常见行书“元丰通宝”小平改刻臆造的“元光泉宝”


用普通常见楷书“皇宋通宝”小平改刻臆造“大宋通宝”


此外还有腐蚀法。在一块铜片上用油漆或蜡勾勒出所需要的钱币轮廓、穿孔、文字,再放入腐蚀剂中,待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这种方法作伪的钱币比较少见。

据说在银铜币作伪还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脑等。尽管这种方法在古钱作伪中还不曾见到,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