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滴滴出行公布数据:3月19日滴滴出行全平台(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整体完成日订单首次突破1000万,成为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互联网交易平台。这对于当今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共享经济而言堪称里程碑式事件,滴滴也将正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成交数字背后的一站式出行模式 滴滴当年以出租线上叫车起家,在当时极大改善了出租车司机与乘客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出行难问题。此后,2014年引入专车,后引入快车、顺风车、滴滴巴士、代驾等产品,从产品形态上看,已经基本涵盖了当今城市的主要出行方式,可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出行需求。 在汹涌而至的城市化运动中,不少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公共交通设施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以滴滴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出行方式通过其产品矩阵以满足不同阶层和需求的城市居民生活,此为滴滴一站式出行迅速崛起的社会背景条件。 而当年叫车服务作为互联网创业的蓝海,多个创业团队曾在此厮杀,其后只有滴滴胜出,而后专车又从新蓝海变身厮杀的红海,战争虽未结束但滴滴取得压倒性市场份额已经无任何悬念。 在这一切成绩的背后,乃是滴滴在恰当的时间推出新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的结果,以专车为例,滴滴杀入专车并非最早,但却凭借其出租叫车服务已有的用户,以及移动支付方面的便利迅速占领市场主动权,而后为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出行质量,推出快车,以及此后的顺风车、代驾。从本质上看,滴滴是以移动出行生态与行业单一的出行方式竞争,输赢在起跑线已定。 大数据的潜力将被逐渐激发 此次滴滴单日突破千万订单,自然意味着每天滴滴平台要有数以亿计的数据存储,其中包括:交通路况、个人出行数据等等,从数据广度来看,滴滴已经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时交通数据,而在数据的维度上看,滴滴通过其产品矩阵已经基本涵盖关于交通的大部分数据维度。 如此大数据从社会效益上讲,交通出行大数据可作为政府、乘客、司机出行的参考,而大数据的学习功能,又将不断优化出行路径,进而提高整个社会效率。滴滴的每个司机和乘客都可视为交通大数据的重要一环,滴滴方面作为平台可实现其产品路径最优化,用户体验以此最大化。 随着单日订单破千万,滴滴交易量步入新的量级,大数据的能量将持续被激发,换句话说,破千万仅仅是滴滴激活大数据的开始,其后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升级将会成为常态。 说到技术大家总觉得国外公司更厉害,事实上在规模驱动下,国内公司所经历的复杂计算环境远远超过国外。比如阿里巴巴双十一以及滴滴的日千万订单背后都需要高效、准确的计算环境。 此外,大数据最基本的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日千万订单本身就是数据宝藏,可以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数据价值。如果连订单都不够多,就出来谈大数据,其实是空中楼阁。 虽然外界关于滴滴数据部门的信息并不多,但铁哥推断,滴滴应该已经斥巨资建设数据部门了,技术在驱动公司成长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滴滴真的无对手吗? 关于滴滴对手的新闻最近也不绝于耳,业内也多有出行市场的多方消息,这是竞争阶段的必然结果。但在铁哥看来,短时间内出行市场滴滴基本处于独孤求败的状态。 原因其实很简单,如前文所讲滴滴乃是通过不同产品的设置打造了移动出行的新生态,而其他出行产品仍集中在单个或少量产品,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用户的出行体验,但产品的局限性使其不可能有太大体量,或者用户体量不可能与滴滴相比。而规模作为共享经济的必要条件,在此便成为众多企业无法跨过去的槛。 因此,此次记录之后,滴滴需要继续以产品矩阵和大数据优势提高其产品渗透率,以此坐实绝对领先优势,以此实现正向的良性循环。 此前一直有评论认为滴滴是“烧钱”得来的江山,铁哥认为该理论正是忽略了规模效应以及大数据在互联网经济中将会发挥的巨大作用,滴滴此前的“烧钱”本质是最快建设自己规模护城河,构建行业壁垒,而后通过大数据来优化司机和乘客的出行成本,从商业逻辑以及未来前景来看,这都是无太大问题的。 而此次交易数据破千万,滴滴已完成规模壁垒建设,接下来将正式进入大数据节约成本的阶段。 不用担心滴滴作为市场绝对领先者会像垄断者那样缺乏前进的动力,你看看阿里,在电商领域一骑绝尘,今天又抛出3万亿交易额对标沃尔玛。在出行领域,滴滴已经成为像阿里在电商领域一样引领时代的变革者。
——————找铁哥—————— 铁哥在百度百家,搜狐客户端,艾瑞,今日头条,雷锋网,蓝鲸TMT,网易科技,网易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品途网都有入驻,大家可到处找铁哥,此外新浪创事记,虎嗅,钛媒体不时发文,还是宇宙最大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