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金是金彩装饰方法之一,描金是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饰作边线或金地使用。 宋朝周密的《志雅堂杂钞》中说: “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 描金技法最早出现在唐代宫廷。当时的制陶匠师采用贴金工艺来装饰唐三彩俑,专供皇上御用。 元代御土窑匠则把描金技法移至到高温蓝釉瓷器上并巧妙结合。 在元代瓷器中,祭蓝釉是比较珍贵的品种,祭蓝釉描金瓷器更是比较稀少。 描金器最流行,技法最精湛是在清康、雍、乾时期。 清代工匠们对于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代单色地上描金的手法,达到了陶瓷装饰更加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他们将金箔研磨成粉,加十分之一的矾红或西洋赤为熔剂,以牛胶或白芨糊调匀之,描于画面,700—800℃下烧成淡黄无光泽的薄层,再以玛瑙砥石或砂磨之,便呈现黄金光泽。 也有以混胶矾红描于瓷面,再以纯金粉胶浆,填覆于其上烧之。冬季胶水易冻结,则用大蒜汁匀调金粉。 清末前,描金的原料为金粉,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曾描述景德镇制作金粉、上金粉的方法: “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平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分,溶于适量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铅粉。金子与铅粉的配比为30比3,上金粉的方法与上色彩一样。” |
|
来自: paddyzhao73 > 《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