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州”名称由来与始名时间考

 阿辉_4752 2016-03-22
 梁敢雄 

    黄州,人称古城。其古于何时始名?其行政沿革又可追溯到何时?今人说法甚多,兹考正如下。 

    一、黄州得名与黄国无关、隋立黄州更与黄祖无关 

    黄国,西周春秋时的子爵小国,位于今河南光山县一带。按当时规定子爵国面积只有50方里,不可能跨越大别山脉到几百里外的长江边。今考古者在河南潢川县城以西约6公里的隆古乡发掘出了黄国都城遗址,面积2.8平方公里,四周均有城壕。据专家介绍:黄国最强时疆土大致包括今潢川、光山、罗山等地。其领域內:今光山县,南朝宋时置光州;今潢川,北齐名为定城。均不以黄为名!岂有中隔几百里外的黄州反而因黄国得名?

    《元和志》黄陂县条言汉末刘表筑黄城镇。杨守敬因不赞成黄州因几百里外的黄国得名,而称“后周之黄州因黄祖黄城镇为名,隋之黄州移周黄州治于黄冈耳。”即主张隋代不过把前朝因黄祖得名的黄州迁州治于黄冈县罢了。今有学者宣扬其说。然而杨说不足以成立,理由有三:1、《后汉书》、《三国志》等均无黄祖筑黄城镇记载,《水经注江水篇》记有武口、武城而无黄城。上举文献记载的是刘表部将江夏太守黄祖是据沙羡、守鲁山城而扼沔口!称北周所拔黄城为黄祖所筑乃六百多年后唐代人的附会;2、据《隋志》永安郡条记载,直至开皇18年才改南安为黄冈县,而“后齐置衡州……隋开皇五年改曰黄州”,隋改立黄州时还没有黄冈县名!3、北齐、北周的衡州正如《旧唐志》及《寰宇记》黄州条所称“北齐天保六年于(西陵)旧城西南筑小城置衡州”。隋代黄州即由它改名,与黄城镇完全无关!自然谈不上隋唐黄州因黄祖筑黄城镇得名。 

    二、隋代改衡州为黄州,因黄歇迁封邾君而有邾城得名 

    《史记·春申君列传》云春申君黄歇亲帅师北伐取鲁。故取鲁、顺带取邾的同年分别徙封鲁于莒、徙封邾至江南必为楚相黄歇所为。据苏轼称在宋初《黄州图经》中邾城故址就有春申故城之称,明清方志则呼春申故城为黄歇垒。邾城之所以能称春申故城或黄歇垒,是因为此城垒乃春申君所修。而战国时人作、汉人附益的《越绝书》则多次称春申君改封于吴,尤其第三篇《吴地传》更记载了春申君在吴的多处遗址!足证江北徙邾之城(今称禹王城)与春申君封地毫不相干!  

    《隋书地理志》称“后齐置衡州,陈废,后周又置,开皇五年改曰黄州”。《太平御览》引唐《十道志》亦称“黄州,高齐置衡州。隋…为黄州。”北周没立黄州不过因其治所为黄城镇而沿袭其黄字罢了;但隋、唐史志一致肯定黄州由北齐、北周的衡州改名,其名必与衡州大有关系。北齐始立的衡州其域本来就在原秦衡山郡、汉衡山国境内,而郡治、国都均在邾城,故隋朝开皇五年改衡州名时直接以邾城的奠基人黄歇之姓取代衡字而立黄州新名。这正符合命名崇贤、尚古之义。黄州之黄当源于楚春申君黄歇! 

    三、黄州始名时间与行政建制沿革的上限据《陈书·宣帝本记》载:陈太建五年伐北齐克南司州改立为司州。《周书·静帝记》称北周“大象元年(579)十一月…杞国公亮拔黄城,梁士彦拔广陵。陈人退走。”于是才有改陈朝的司州为黄州之事。杞国公宇元亮夺取陈国黄城是大象元年十一月事,直到大象二年六月诏书中还提到“南定、北光、衡、巴四州”。然而到大象三年三月北周就被隋取代了,可见北周改衡州为黄州只能在大象二年六月之后事,立黄州不到几个月时就亡国了。近年来我市有学者提出了黄州始名北周说,经反复斟酌:此说不妥。问题的要害在于北周时分别设立的衡州与黄州是并列的两个州,彼此并无隶属关系。隋取代北周后改衡州名为黄州,并废原黄州降为黄陂县。显然隋黄州与北周黄州不存在继承关系,而且二者立名之寓意如上所述也各异。故理当以隋开皇五年为今黄州始名时间。故古今主流总志一致公认隋开皇五年置黄州,《大清一统志·黄州府卷》还特别声明:“黄州之名始此”。都对隋朝前北周地方政权仅设立几个月、区域不超黄陂一县的小黄州不予考虑。 

    黄州在南北朝时期的演变史大致如下:北齐立南司州、兼置衡州——陈改南司州为司州而废衡州——北周更名司州为黄州、另复北齐衡州——隋改衡州名为黄州,并将北周黄州废名降级为黄陂县。在隋立黄州(公元585年)之前的黄州这片土地上,行政建制可追溯到楚徙封邾邑(县),但辖县行政建制(郡或州,元代才有省)沿革,其上限应为秦始皇28年,即公元前219年置以邾城为郡治的衡山郡,迄今有2232年历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