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碎的时间就是散碎的银子

 李天明928 2016-03-22

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印记。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各种“碎片”。

微薄、微信朋友圈,是信息“碎片”;上班时候,开会和任务快速切换,是工作“碎片”;和不同人发邮件发信息、讨论问题,是交流“碎片”;还有业余爱好,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例程,都被前面提到的“碎片”填充,进而也变成“碎片”的形态。

碎片化的生活,消耗掉的时间,也像是“碎片”一样,点点堆积,不知不觉中,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消耗殆尽了。不敢细琢磨,不然会觉得惊心,时间果真是把慢刀,杀人不见血,只是一点点钝伤,让让人隐隐作痛。

这些年因工作的原因,渐渐养成了严肃对待时间的习惯,工作要求我,把每段时间的工作都记录下来,这一个小时做了什么事情,那一个小时完成了什么任务,之后,老板也是按小时给我付钱,我挣到的每一分钱,都能对应一小段时间。

记录时间和任务,长期坚持下来,受益匪浅。每分钟,每小时,都精确的对应一定的价值(钱数),抛开具体的数值,这种观念让人直观的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如果浪费了时间,心理的暗示便是:我又花掉了**钱来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时候,就像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财。所以,我会尽量避免把时间用在那些低效率的人和事情上面。

另一方面,若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仍然会想,这件事情我投入的时间成本有多少,比方跑步或者读书,比方写作和做开源项目,这些时间投入,都会变成「成本」去考虑,一旦自己花费了「成本」,就该有更认真的态度,更严肃的对待事情,于己而言,算是「成本观」逼着我去坦诚的面对。

碎片化的生活和时间记录有什么关系呢?

正因为“碎片”太多,才有将“碎片”和“时间”对应起来的必要,一旦各种碎片和时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就更容易的鉴别,这个“碎片”是不是必要,那个“碎片”是不是效率太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协调生活中的各项事务。

碎片化不可怕,对“碎片”没有「量度」和「反馈」才值得去反思。我们花一大笔钱买一件东西,往往会深思熟虑,也会衡量其中的各种因素。但是我们每天随意的花费“小钱”,这里一个小开支,那里一个小开支,积少成多,最后反倒觉得钱不经花,花的没有意义。

记录时间是很好的反馈手段,当我看过去五年多,一万多小时的工作记录的时候,我觉得这五年过得还算勤恳,过得还算尽力。工作的习惯,也潜在的影响了我的生活习惯,人一生的时间很有限,对时间进行反思,本质上也是在探索人生的终极问题,我们的时间必将以“碎片”的形式,对应到各种人和各种事情上面去。我们不该随意的对待这些“碎片”,任由它一点点消耗掉。

用时间量化一些“事务”,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长年累月,我们走了多少步、跑了多少公里,我们提交了多少代码,我们读了多长时间书,我们看了多少电影,我们和朋友聚了多少次,我们飞行了多少里程... “时间碎片”被归类之后,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面叠加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成长」。



— 工时和代码

这半年换了新的项目,上面是过去几个月每月的工时,下面是在github上面提交的工作代码和开源项目代码,接下来需要努力再减少一点工作时间,并且提高开源项目的commits数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