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远大的梦想也敌不过一句你工资多少(说的是你吗?)

 谷雨夜读 2016-03-22





高晓松写了一首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当听到许巍用沙哑的嗓音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我还是被触动了,只是很快被更强大的烦闷情绪淹没。


早已过了白衣飘飘的年代,高晓松仍然歌颂着诗和远方,只不过在这个人们越来越陷于眼前的苟且的时代,如此直白的呼喊似乎更显苍白。


如今早已不是理想主义盛行的80年代,高晓松曾形容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无法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确切模样,只记得那些书包里的诗集,四周充满才思和风情,剽悍和温暖。”


环顾四周,诗集找不到了,诗人只有因为身体的残疾和离婚的消息才能暂时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才情的人上了央视认罪,或是在选秀节目当评委,彪悍的人忙着创业,温暖人心的除了鸡汤只有直播间里唱歌的少女。


真想不到80年代原来距今不过30年而已,为什么看起来仿佛两个世界?




为了写毕业论文回学校,同学见面的问候,除了论文,自然是“你找了什么工作?”接下来的一句通常是 “工资多少?”知道你可能在北京工作后,有的还会追问“能不能解决北京户口?”


如果你老实回答不能,对方通常就要开始为你的后半生担忧了:“没有北京户口,你以后怎么买房?小孩怎么上学?退休了医保社保怎么拿?”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不知如何回答。不记得小学几年级时,英语老师就曾告诉我们:在西方,问别人工资是很不礼貌的,这属于个人隐私。奇怪的是,我们常常抱怨七大姑八大姨们过分关心我们的工作、恋爱状况,是侵犯我们的隐私,但是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抛给同学时,却丝毫不觉有何不妥。


当然我还是能理解这样的问题通常是出于关心,并不是有意侵犯隐私。真正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听到你的工作之后,关心的不是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意思,你喜不喜欢,而是劈头盖脸的一句:工资多少?


我当然知道工资待遇是很重要的,但是难道是最重要的吗?工作真的可以跟个人兴趣无关、跟实现个人价值无关,跟追求心中的梦想无关吗?




小学或是初中的时候,我们都写过一篇作文:我的梦想。


我记得当年幼稚的我写的是:篮球运动员,而同桌写的是:自由撰稿人。当时傻里傻气的我,甚至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听完同桌的解释,顿觉人生被打开了一扇天窗,那是通往美丽世界的入口,属于同桌那样聪明的人,而我只有羡慕和崇拜的份。


因为这个意外的启迪,我开始学习同桌,也装模做样地看“课外书”,从《读者》《青年文摘》到《哈利波特》,到安妮宝贝、七堇年,那些年我追着同桌的阅读兴趣,想要找到通往新世界的钥匙。毕业后,我渐渐地不知道他喜欢看什么书,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


虽然一直不敢妄想自由撰稿人的梦想能够实现,但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却鬼使神差地填了新闻,这个跟文字相关的专业。


大学毕业,为了能去更好的媒体平台,我到广州读研。后来的故事你们应该能理解,媒体的状况江河日下,新媒体的冲击和政府的管制,像两只大手扼住了媒体的咽喉,作为曾经理想主义圣地的“南方系”更是奄奄一息。


我到广州寻找更好媒体环境的目的挫败了,机缘巧合之中又北上京城,到一家出版社实习,总算还是没有离开文字工作的范畴,似乎也不算偏离那个虚无缥缈的梦想。但是临近毕业,让我困窘的却是来自同学的关心:你工资多少?


你知道这个互联网时代,媒体和出版行业同样属于“落后产能”,从业者待遇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又一次回答了“你工资多少”这个问题后,我听到了高晓松的这首新歌,心里浮现出一句话:再远大的梦想也敌不过一句“你工资多少”。




我的大部分同学,都进入腾讯、网易、京东这些如日中天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剩下的在地产、金融或是著名的国企、私企中谋职。在外人看来或许奇怪,但实属正常现象的是: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新闻工作的屈指可数,以至于那些真正进入媒体的同学,孤独得像是异类。


这当然要怪现在媒体不景气,我一个要去媒体工作的同学绝望地问我:你觉得我们还有出路吗?我为什么要去媒体工作呢?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去腾讯、京东多赚一点钱呢?


我理解他的苦闷,我们一样受过新闻专业主义的熏陶,一样曾经怀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一样对文字有过固执的偏爱,只是当曾经意气风发的理想主义者锒铛入狱或是消失不见,曾经立志让无力者有力的媒体成为弱势群体,马云、马化腾代替了窦唯、崔健成为了年轻人的偶像……当残酷的现实摆在脆弱的梦想之前,一切显得那么无望而荒唐——


改变社会?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吧?梦想?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我理解他的苦闷,但是我说不出任何宽慰的话,也没有勇气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梦想,说些“坚持梦想,生活总会好起来”这样不负责任的话。我也完全赞同所有工作都是平等的,追求梦想、追求兴趣和追求高薪、追求稳定没有孰高孰低。


我只能为自己做决定,我只能继续走在这条崎岖的路上,或许最后我们会发现诗和远方还是敌不过眼前的苟且,但至少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曾经那样拼命地尝试过。



本文已获授权,来源公众号:小田和她的男朋友(ID:Dora-Emon110313)。作者简介:这是小田和她的男朋友骁骁的公众号。小田喜欢看球,宝里宝气;骁骁喜欢读书,神里神经。(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作者个人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