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大第二次战地服务团

 国之档案 2016-03-23
分享到QQ空间

 

1944年11月,在日寇的攻势下,国民党战场大溃退,日军一直压到贵州南部的独山,贵阳危急,形势十分严峻。这时,蕴藏在浙大学生中的抗日救国热情又开始迅速高涨起来。当时国民党十三军经遵义去黔南抗日。浙大地下党组织研究决定,支持学生自治会开展包括夹道欢迎、募捐慰问和组织战地服务团等系列活动。这次劳军对激发国军的抗战热忱起了一定的作用。钱宝琮教授在题为《遵义劳军》的诗作中盛赞学生们劳军之举:

三十三年孟冬,日寇自粤西侵黔,征调大军防堵,过遵义而南者,为第九、第十三军等五六万人。浙大学生自治会发起劳军运动,费兼旬之力,集百万巨款以振奋军心,诚盛举也。

竺可桢校长于12月2日召开紧急校务会议,到会40余人,听取学生自治会支德瑜、丁儆的汇报,会上提出把劳军运动推到前线去,把战时服务队扩大为全校学生的战地服务团。作为湄潭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的丁儆不但十分赞成组织战地服务团,而且还建议学校把学生们组织起来,发给武器以保护学校,必要时就地上山打游击。会议决定由遵、湄两地学生自治会组织浙大第二次大规模的战地服务团选举支德瑜任团长,丁儆为副团长,下设秘书、联络、总务和宣传慰劳等股。

1945年春参加浙大战地服务团的部分团员名单:

遵义:  支德瑜 陈耀寰 刘庚书 顾明训 谢福秀 万迪秀 温邦光 余彦人 皇甫煃

曾守中 王涌祥 章作藩 司徒钜勋 黄源荣 刘纫兰 于用德 郑国荣

钟一鹤(立群) 哈喻文 李志凤 陆兰南 张天虹 严刘祜 张尚怡 李正心

张人信 费坤华 安粤(毅夫)石必孝;

湄潭:  丁 儆 蔡南山 段秀泰 杨慧莹 夏惠白 李忠福 雷学时(树人)等;

永兴:  陈尔玉 张瀚 陈明煌 于子三 张承炎 王志铿 陈 皓 潘道皑(化学系助教)等。

战地服务团出发前,他们还进行了紧张的包括战地救护、战地服务、歌咏练习、剧目排练等战地服务训练工作和讲座。同时,还向同学募捐图书、征集宣传图片、采购信纸信封、商借演剧的幕布道具等。战地服务团还请黄尊生和沈思岩两位教授分别作了《浙江大学战地服务团团歌》词曲。歌词如下:

战地服务随军去,随军去,

把大家的敬礼带给前线兵士,

把我们的热血献给前线兵士,

把祖国的灵魂递给前线兵士。

 

战地服务随军去,随军去,

向前线的弟兄数杀敌的功勋,

向前线的弟兄鼓必胜的精神,

向前线的弟兄传中国的国魂!

 

1945年1月13日,由支德瑜为首,丁儆为副的国立浙江大学战地服务团正式成立,竺可桢校长主持欢送仪式,亲自致辞授旗。他打开团旗时激动得流下眼泪,用颤抖的声音说:“这是代表浙江大学的,你们要记牢!”许多同学在战地服务团的布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服务团原定1月15日正式出发,因国民党军队迟迟不派车来接,而延至1月20日下午才离开遵义。

当带着全校师生的鼓励和期望,怀着满腔抗日热情去参加战地服务团的同学们,来到青岩国民党十三军后,却遭到了种种冷遇。因为十三军的军官们害怕他们的士兵会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同时还怀疑战地服务团中是否存在着共党的活动。同学们只得把主要精力用于宣传民众,为当地农民做一些服务工作,他们办起了儿童与妇女识字班和军民合作站,召开了士绅座谈会。他们还在春节搞起了“军民合作周”活动,为民众写春联,印春帖,并访问了抗日将士的家属。在他们极力努力下,召开了一次军民联欢会,演出了五幕话剧《狂欢之夜》。

后来受二十九军一九三师肖重光师长的邀请,他们又来到驻在惠水县摆金镇的一九三师服务,给当地军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因为十三军与二十九军有尖锐的矛盾,所以触怒了十三军的上司汤恩伯,战地服务团受到汤恩伯指责为“擅自活动”而被责难。最后,除有8位同学仍留在一九三师继续进行抗日工作外,其他的团员都不得不于2月28日回到青岩,最后于3月7日返回遵义、湄潭和永兴所在的学校。将近四十天的战地服务使他们提高了觉悟,回校后逐步变成进步学生骨干,于子三就是其中之一。

 

——摘自《浙江大学学生运动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