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懂得留有余地,才能收放自如

 Lily心若向陽 2016-03-23

【精彩导读】: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留有余地,才会有事后回旋的空间。当我们想了解事情的真相时,更要拿捏准确说话的“度”,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古人云:“以无形求有行,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而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更应该预留“修正”的空间。树与树之间,留有间隔的余地,才能长得更大。分人一杯羹,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别人,总会得到别人的回报。凡事留有余地,收放自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适度和完美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做人懂得留有余地,才能收放自如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做人懂得留有余地,才能收放自如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清代学者李密庵《半半歌》

早上好。这首《半半歌》,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也是不一而足:有的人说它很中庸和避世,有的人说它体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境界。不可否认的是,它很值得体味,很有意思,是一种养生的妙法。这种吃饭吃个半饱,饮酒饮到微酣的境界就是半半主义的境界。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留有余地,才会有事后回旋的空间。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做人懂得留有余地,才能收放自如

画家画一幅画,他一定要把留白算在其中,才是好画;印书,天地格、左右空白,你不能印满,总要留一点余地;做衣服,同样颜色的布料留个一小块,以防衣服破旧以后,可以拿出来缝补;高贵的家庭,三餐煮饭,总要多煮个一二碗,随时准备有不速之客来访。做人之道,就是话不可讲满,事不可做绝,钱不可赚尽。

真话固然重要,然而如果说过头了,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信任和赞赏的心理。话重复得过多,就容易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了对方的能力。于是听得不耐烦了,心里起了反感,开始“顶牛”,和你对着干,个性弱一些的也来个“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消极抵抗。正所谓过犹不及,话说得过于绝对,也容易失误,更会降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破坏和谐的友谊。

做人懂得留有余地,才能收放自如

说在明处,说得恰到好处,见好就收,就算可以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要达到能够提醒对方的作用,就可使对方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并且,最为重要的,对方会感受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从而信心十足。再者,一般人都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说话者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岂不更好。

对朋友的批评也不要过于明确、“求全责备”,而是要留半句。在不利于朋友接受真话的场合,你对他说了真话反而对他来说是故意给他丢丑。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旁敲侧击,或者说一半留一半。对方明白过来就行了,不必说得清清楚楚,让其他人听到。

当我们想了解事情的真相时,更要拿捏准确说话的“度”,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鬼谷子·反应篇》中详细阐述了“钓”人之语的详细方法:“以无形求有行,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就是说,只说一部分话,用含蓄而隐约的语意,而不把话说透,更容易引诱对方说出事实的真相,也就是钓出别人的话。

做人懂得留有余地,才能收放自如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该预留“修正”的空间。制定计划时,应该注意切合实际,不要过于理想化。

树与树之间,留有间隔的余地,才能长得更大。预留一些余地给他人,因为“山不转那水在转,低头不见抬头见”,别人犯了错误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手下留情,适可而止。即使人有千般不是,也不该斩尽杀绝;分人一杯羹,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别人,总会得到别人的回报。这就像建筑法中的建蔽率,只准你利用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的面积,就是要你留些余地给阳光、空气、庭园,才能增加生活的品质。

现代人要时刻保持“半半主义”的弹性。点亮他人,给自己节能,让自己的生活保留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给别人留下广阔的发挥空间,以求得到更为新颖和丰富的结果。凡事留有余地,收放自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适度和完美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做人懂得留有余地,才能收放自如

(图片源于:TOPIT.ME)

摘自掌阅书城《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曹希波 著 (《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就是教你如何处世与做人,如何以低调处世与做人之智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低调处世与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不露中成就事业。希望《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能够使你在生活与事业的波涛中乘风破浪,左右逢源,在人生的道路上“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本文内容摘选自掌阅签约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