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外名人艺术▕ 历代篆刻赏析】

 青木森森 2016-03-23


行士之鉨

行士之鉨

战国楚铜质官鉨。纵24毫米,横23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士”是周代贵族的最底层,一般贵族男子都称士。《周礼·六卿》设有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行士”是职官名,先秦的外交官称“行李”或“行理”,“行士”应与此有关。 此印笔画较少,但蕴含的信息却极为丰富,在笔画上,全印以短线条为主,长线条为辅,线形浑厚生拗。粗细相间,含蓄内敛。章法上,有三个字笔画较少,似较难处理,但此印随形布势。“行”“钵”二字较大,“士”“之”二字较小,各呈对角呼应,  “行”字有六笔斜线,基本对称但又不完全对称,中间微分且整体向右倾斜,  “士”字基本平正,但两横的方向略有不同。“之”字体势略右倾,且与右边“行”字成错位之势。“铄”字左右两部分调换位置,形体宽博,所占空间最多,  “尔”部的中间长竖右弯。此外,该印边框较细,似是刀划而成,更衬托出印文的厚重感,故全印笔画虽不甚粗壮,但处处给人以朴实厚实的美感。 此方印文字左右穿插,上下错落,浑然一体。实际创作中,遇到几字笔画较少时,章法可参照此铄的处理方法。


战国楚铜质官鉨。印面纵54毫米,横61毫米,通高1 1 7毫米。“腐”即府库,战国时楚国设有大府、行府、造府、高府等府库,皆是掌管储备各种物资或掌管制造的机构。  “大腐”是主管国家财政的官名。此鉨现藏故宫博物院。楚国是南方大国,战国时期疆域最辽阔的国家之一。自春秋中期以降,形成了以楚国为中心的楚文字体系,楚国的文字崇尚秀丽,强调曲线的变化,显得绮丽多变。与之相关,楚国鉨印的文字大都造型修长优美,线条婉转,富有笔意,  “大腐”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方。此印二字布排一反常规,自左而右,中间有界栏,据印文笔画多寡将印面分割成宽窄两部分。印面构图分割大胆,势态开张,长线条每笔均直冲边框,仿佛夺框欲出,这与楚简墨迹中常见的线条冲出边栏如出一辙。细加玩味,二字在自然豪迈中又见诸多机巧,如“大”字上下两部分略有错位,左边两斜笔呈平行状,而右边两斜笔坡度稍异。“腐”字广字头众多斜笔与“大”字相呼应,下面“贝”部两脚分叉,稳稳地支撑住字体,中部椭圆形的处理使得纵横强悍、欹斜交错的印面呈现出些许柔韵。

行口之鉨

行口之鉨

战国楚铜质官鉨。纵29毫米,横29毫米。这方楚系官鉨,左起上下读,第二个字至今未能识别。此印笔画厚重实在,平稳中多变化,典雅中寓奇巧。章法上分两行排列,  “鉨”字的左边刻在印面居中略偏右的地方,和左边的字融为一体,而且由于其本身形体较小故留出了大块的空白,密而不满。下面两个字中有三个“人”的字头,排列在一起,变化十分巧妙。左边的“人”左笔长,右笔短,笔画较直;中间的“人”左笔短,右笔长;最右边的“人”则是左右两边几乎等长,且左笔重,略有向上的弧度。下部的两个字体形较大,占了整方印的三分之二,给上部的“行”和“之”留出的空间较小,形成对比关系。



微 信 公 众 号:z w m r y s

研 究 名 人 启 迪 众 人



 

长 按 指 纹 > 识 别 图 中 二 维 码 > 关 注

征 稿 须 知


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书法、篆刻、水彩、中国画艺术文章、评论文章、艺术类相关题材作品、文章均可投稿。



征 稿 要 求


1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青年实力派优秀艺术家、中国雕塑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版画家协会 、均可投稿(已征稿艺术家如需更新,请将新作品电子版发邮箱)。


2
高清晰的个人艺术照片一张、评论文章1~2篇、艺术创作作品电子版三十张左右(斗方、小品、竖版最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