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望与探索——李生琦的创作观和他的作品

 hnhksyf 2016-03-23


河源人家/油画/78.5cm×70.5cm/1999年

对我来说,画画和教学是我生活的主要内容,我的生活向来简朴,除了教学之外,我基本上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画画和学习上,创作和学习便是我生命的乐趣。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条路并十分固执地走到今天,完全是一种内心的需要。我不知道自己在这片艺术的世界里还能够翱翔多久,但我一直在坚守。

这几十年来,我创作了一些画,这些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等,这些作品,在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顺序上有些不太一致,这和我在不断学习中对油画的深入理解有关。但有一点是一直坚持的,这就是在创作中,我试图从我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景物中来传达出我对于这个时代中个体生命与特定现实的某种关系的感受。


高原之舟/33cm-46cm



高原之梦/33cm-46cm


七彩虹/38cm-48cm


我出生、成长在青海,那里的山山水水给了我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面对青藏高原广阔无边的美丽的草原,面对那里的雄伟的高山大川,面对那湛蓝湛蓝似明镜的湖泊,面对那些纯朴的没有被现代城市所浸染的藏族百姓,我就想拿起我的画笔记录下那里的一切。所以我早期的油画作品是以藏族题材为主,作品的情调单纯、强烈,我想以此暗喻高原神秘、辽阔、淡远的意境之美。绘画语言相对单纯一些,比如蓝天、雪山、草原、牧羊人等,单纯蓝色的天空与雪山草原的背景组合在一起,增加了作品的理性内涵,保留了一直以来的现代神秘意味,这显示出我对青藏高原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向往。创作中,我尽力避免重复一些画家的“康巴汉子”的模式,而是想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绘画中的神圣性来表达一种精神的诉求和表现那片还未被现代社会物欲所污染的“净土”,以单纯的明朗、神密和静穆传达出我对青藏高原的一种深深的情怀。作品《多彩的季节》,一反当时画坛中在表现藏族题材时的原始、冷漠、荒凉,色彩单纯、明朗、平和、欢快,表现出了一个“阳光高原”。画中少妇红润的肤色完全是主观夸张了的色彩效果,来隐喻人生美好的季节、多彩的季节。正如评论家所说:“青海李生琦的作品《多彩的季节》刻画了一个精力充沛而又朴素的美丽的藏族姑娘,强烈的色调,烘托了青春活力,与那些表情神密、苍白忧伤的肖像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油画》1992年第3期第18页)在90年代中期,我又画了一批表现“荒山秃岭”的严酷和自然之美的作品,这批画以《暖冬·李家峡》为代表,表现了严酷的大自然和人类在严酷的自然面前生存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祈求。

多彩的季节/布面油画/1991年/60cm-48cm


桑吉卓玛/53cm-60cm


扎西阿卡/66cmx82.5cm


玉树蔵女/布面油画 /1994年

我力求将画面的吸引力放在首位,强烈的色彩,明亮的光线,和谐的整体,但这又往往牺牲了油画艺术的表现力,如油画的肌理美和笔触美。因此,在青海的艺术创作中我也有过困惑,面对当时涌入中国的各种艺术观念以及美术思潮,我也曾寻求过新的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也尝试过多种表现手段,以期能够体现出所谓的现代性。

海岛渔家/布面油画/2010年/175cm-134cm


激浪/布面油画/2011年/50cm-40cm


喀什女孩/2008年/50cm-60cm


椰子/布面油画/2012年/50cm-40cm

来到海南后,我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只是放慢了脚步,我在看,我在细心的体会。我去海边、渔村、黎族山寨、热带雨林——那些现代文明还未能触及的地方。那些地方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存方式还保留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而这一切又时时感动着我。根据对海南的感受,我画了一批不同于青藏高原的画,画面加强了纪实性、描述性。在海南的这批画中,我已不再追求所谓的“现代性”,先进也罢,落后也罢,完全凭的是直觉。在审美的把握上,注重的是自然美,在情感的关注上极力把握平民的一种默默劳作、毫无张扬之美。不同于青海的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和在作画的心态上,我非常的放松,但是创作的过程却异常艰难。与青藏高原的单纯、厚重、神秘相比,海南则要繁复、明快、轻松许多。由此要找到能够贴切表达海南的艺术语言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我在努力,我力图在作品中用最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我的感受。作品《日子》、《海边纪事》和《五指山附近的牙拍电站》就是在这种探索中完成的。但这几幅作品所体现的艺术诉求不同。《日子》表达的是在沉重的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处于边缘人物的辛勤劳作,它的背景是广阔无垠的大海,这是和我的广阔无垠的草原情结唯一的一个连接点。这无垠的大海对人们来说,既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海,又是无法摆脱的命运“苦海”。画面中的两个男人是我们常见的普通的劳动者,在当今社会,那些个大款、大腕、明星和官员们占据主流地位,与他们相比这些劳动者是丝毫不起眼的卑微的生命个体,他们默默地劳作,默默地坚守,他们操守着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品质,和那些浮躁的主流群体形成了显明的对比,而他们的这种品质正是当下的中国所缺失的。他们所织的网又喻示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织“网”过程,“网”既是人们懒以生存的手段,又是人们无法摆脱的命运之“网”,网住了鱼,也“网”住了人类自己。画面中渔船的龙骨,又记载了着渔民们在海中的故事——他们丰收的喜悦,他们惊心动魄的海上奋斗史。画面中每一处细节也都在诉说着劳动者们艰难的生存环境,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劳动者们不平凡的英雄业绩。《海边纪事》和《五指山附近的牙排电站》两幅画所蕴含的内容是一致的。《海边纪事》画面上是渔民捕鱼的劳作,《五指山附近的牙排电站》从表面上看这幅画传达出的是热带风光的一种浓绿的茂盛,而两幅画中真正想表达的是我的浓浓的乡愁,那是一种失去家园的无以诉说的愁绪。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我们看到大自然被破坏得满目疮痍,大海丰富的资源被人类疯狂地掠夺,海边的鱼儿越来越少,而家乡的山水也被所谓的“发展”一点点地蚕食。《五指山附近的牙排电站》画中那被破坏的植被传达出的是我的忧虑。同时,也是与《暖冬·李家峡》相联系的同一个命题,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姊妹篇,因为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我在忧虑南方的郁郁葱葱有一天是否会重蹈北方那些恶劣环境的复辙。也许终归有一天我们将失去海洋——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失去我们地球的家园而使我们无处栖身。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缺失的是某种对人类对自然的反省,对历史和未来采取的是一种虚无的和不负责任的态度,把破坏和及时寻乐作为一种生存的精神支柱。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当代的文化也是受着流行文化的消费观念的强力冲击和异化。在绘画中,宋人山水中那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被当今笔墨游戏的画家们纯粹的主观意志所替代。而我却试图在宋人的山水画中与严酷的自然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通过整体的画面把握,真实地传达出自己的忧患意识和诉求。

海的节奏/油画/90cm×240cm/2013年


玉包港叙事/布面油画/2014年七月创作/132cm×160cm


海边纪事/纸面丙烯/2006年/70cm-97cm


五指山南圣峡谷/2012年/77×131cm


塔吉克老人/布面油画/2008年/50cm-60cm


日子/布面油画/2004年/120cm-170cm


潮涌之一/布面油画/2011年/50cm-40cm


潮涌之二/布面油画/2012年/50cm-40cm


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选择一种绘画的样式作为自己的突破口。他的创作可能不一定归位于哪个流派,但确定自己的样式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加强是极为重要的。从中外一些画家的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出这种选择的重要性。还有多种选择也需要艺术家作出正确的判断,诸如价值观念的选择、艺术题材的选择、审美观念的选择等等。我认为油画创新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走极端与寻求刺激,在追求“现代、创新”的同时,还必须反映现实,表现生活。我在自己的绘画中所选择是一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艺术样式——写实的艺术形式,我希望通过这种艺术样式在创作中传达出中正、平和、善良、真诚的愿望,这或许也是我的价值观的选择。我将内心的追求融会于形式的经营之中,通过色彩、造型、笔墨的千锤百炼所构造的作品则是我精神、情感归宿的一个载体。在今后的创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西方文化精神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更深入地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努力使自己的创作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强大的艺术感召力。


-----[End]-----


李生琦

男,汉族,1956年7月出生,陕西省米脂县人。1978年考入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1980年入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82年毕业后在青海省师范大学任教。1987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助教班。2000年调入海南师范大学至今。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并有作品获奖。现为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主要艺术活动有:

1989年《西穹》油画 第七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1996年《沉默的山野》木刻 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中国美协、中国版画家协会)获铜奖

1999年《暖冬.李家峡》油画 第9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1999年《柴达木的记忆》木刻 第9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1999年《初秋的草原》水粉 第9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2004年《日子》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2004年《盛夏凝雪——格拉丹东》(粉画) 第十届中国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2005年《海边纪事》参加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览(中国美协)。

2010年《哈什女孩》(油画)参加《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获艺术奖。

3次获青海省政府颁发的“第一、第三、第四届文艺创作优秀奖” 。

2004年《日子》获新世纪海南省第二届美术作品展金奖。

2004年《盛夏凝雪—格拉丹东》获海南省 “第二届海南美术作品展金奖”。

2012年《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获海南省 “第五届海南水彩粉画美术作品展金奖”。

2014年《玉包港叙事》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

著作:《油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李生琦著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8年12月

李生琦老师百忙之中亲笔题写【尕艺见】,令学生十分感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