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北京城五次大扩建之四大兴于明清

 指间飞歌 2016-03-23

2016-03-23 09:01:43

明朝灭元后,又在元大都的南面扩建了现在模样的北京城,并新建皇城和紫禁城。通过古代各朝向西、向东、向北、向南扩充建都工程,北京城确实给现代中国人留下了巨大遗产。

从积水潭地铁站走出来时,暮色将至。我特意从这里步行去西直门,因为这一段路就位于明代北京城西北面残缺的那一角。左手侧是繁忙的二环路,右手侧则是冬日宁静的北护城河。

明洪武元年,徐达率兵攻打到通州,元朝的皇帝弃城逃跑了。为防止元军卷土重来,明朝放弃了元大都北面三分之一的城池,后退5里重新筑一道城墙,这个地点就选在了今天德胜门一线。原来这里有一条大河,元大都时用以运输的,向西又是太平湖,河湖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工事。在后来的考古中,人们发现这道城墙修筑得十分仓促。当把城墙拆开后,里面还残留着两米多高的墙壁,一些生活用品也掩埋于其中。北城墙是应战争需要而修建的,它也是北京城墙中最高最厚的。

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后重定北京为都城,当他重建皇宫时又遇到了城市改造的难题。他已经在元后宫旧址上修建了镇山,即今天的景山,所以整个宫殿都不得不南移,但原先城南的面积显然不够了。朱棣索性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又向南移了800米左右。重修后的北京城为长方形,西北处因为太平湖的存在形成一个斜角,于是北京城的城墙也就缺了一角。

曾经让修城人为难的太平湖如今早已不见了踪影,护城河边遛弯儿的老人告诉我,当年为了修地铁湖被填平了,现在那里成为地铁车辆段的所在地。

嘉靖年间,京城一再受到蒙古军队的威胁,朝廷多次讨论是否要修建外郭城以加强防御。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有人提出一个省工的方案:金中都的南城墙和西城墙还有残留,北面元大都也留下了一段城墙,把它们连缀起来建成一个凸字形外城。设想付诸实践后朝廷才发现这个范围太大了,国库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完成,于是原先东西20里的距离缩减为12里。最终外城并没有形成包围式,而只修建了南部的城墙。此时的京城虽然分内外城,但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城池,外城只包了内城的一面,另外三面则再也没修建起来。这座约62平方公里呈凸字形的明代北京城便是今天二环以内老北京城的规模。

更多文章:

杨家将第二代抗辽更英豪

潘美害死杨业始末

大辽国最终阻止了北宋统一中国步伐

青藏铁路连接印度尼泊尔现代丝绸之路之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